《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第01版:头条

中央第十一巡回督导组来我校调研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摘要:  本报讯11月13日上午,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十一巡回督导组组长宋秀岩和督导组成员伍修琼、吕俊平来我校调研指导,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对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抓好第二批主题教育提出要求。  宋秀岩首先听取了校党委书记、校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郑永安做的专题汇报。郑永安汇报了我校开展主题教育的做法与成效:一是强化政治责任,统筹推进主题教育工作。二是强化贯通融合,同步推进四项重点措施,坚持互动联学,开展学习教育;坚持远谋近施,开展调查研究;坚持内观外求,认真检视问题;坚持对账销账,逐条整改落实;坚持分类指导,推动学生党员参加教育。三是强化典型教育,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掀起向叶培建院士学习热潮,积极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川流不息”思政工作效应,集中开展廉政警示教育。  学院党委书记、教工党支部书记、思政课教师以及学生党支部书记等代表也汇报了开展主题教育的相关工作情况。宋秀岩就准确把握高校主题教育着力点、提升思政课质量、提高学习教育效果等问题进行点评和指导。  宋秀岩充分肯定了学校在工信部党组正确指导下,主题教育组织领导有力,成效显著,并对学校进一步开展好主题教育提出要求:一是不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二是在检视问题和整改落实方面,要牢牢把握高校主题教育的着力点,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精神,对学校和学院、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重点查摆整改什么问题提出更加明确要求。三是要按照中央要求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  郑永安代表学校感谢宋秀岩组长一行莅临南航指导主题教育工作,并表示学校将严格按照督导组要求,深入推进主题教育各项工作,教育引导全校党员牢记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我校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努力奋斗。  工信部第二批主题教育指导组有关同志,学校相关领导和师生党员代表参加座谈会。

图片新闻

摘要:  11月7-12日,在2019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中,我校以总分580分的成绩创南航参赛历史总分新高(现场作品得分480分,校级赛事组织得分获满分100分)。传统强势组别机械与控制组、信息技术组继续维持优势,斩获特等奖2项。其他参赛作品荣获包括特别一等奖一项 (系所在学科学历分类小组的最高奖次),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生命科学组历史首次参赛即获得一等奖,能源化工组获奖等级突破历史新高获得一等奖。学校以总分全国并列第三、江苏高校第一、工信部高校第二的优异表现蝉联“优胜杯”,续写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赛场上的“南航现象”!  在决赛期间举办的科创项目展示会中,我校学子以出色的项目、饱满的热情和细致的讲解向观摩人员展示了项目的技术性、创新性和应用性,吸引了众多专家评审驻足观看,受到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江苏团省委副书记林小异等同志的充分肯定。在主体赛事答辩环节,我校参赛队员们用专业的陈述、从容的答辩,获得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并最终取得佳绩。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秉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理念,自1989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已经连续举办16届,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是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竞争最为激烈的综合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本届竞赛自启动以来,有1573所高校举办、近300万青年学生参与了校级赛事,共有来自全国500余所高校的1500余件作品进入全国竞赛,来自213所高校的447件作品入围全国终审决赛。在终审决赛期间,100余名专家评委针对内地作品,评出了35件特等奖作品、105件一等奖作品、286件二等奖作品。

第二轮校内巡察组正式进驻被巡察单位

摘要:  本报讯11月11日上午,党委第一、第二、第三巡察组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无人机研究院召开巡察工作动员会,标志着第二轮校内巡察各巡察组正式进驻被巡察单位。校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杭育新,校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党委副书记陶勇出席动员会并讲话。  动员会前,各巡察组与被巡察单位党政领导班子进行了见面沟通,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巡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工信部党组和校党委相关工作要求以及本次巡察具体安排。  动员会上,各巡察组组长首先介绍了学校党委巡察的任务、对象、方式、工作安排和工作纪律,要求被巡察单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巡察工作新精神新要求上来,巡察组将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巡察,确保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杭育新和陶勇分别在动员会上强调了巡察工作的要求:一是巡察组和被巡察单位党组织要深刻理解巡察工作的重要意义,坚决落实政治巡察的根本要求;二是要聚焦巡察重点,把握巡察内容,注重巡察方法,遵守巡察纪律;三是强化自觉接受监督意识,被巡察单位要在坚决支持配合巡察工作的同时,积极行使党章赋予的权利,加强对巡察组的监督。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左彤云、无人机研究院党委书记曹杰分别主持会议并作表态发言。各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均表示,将坚决拥护校党委决定,坚决服从巡察安排,坚决支持配合巡察组工作。  党委巡察办主任、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张海艮,纪委办主任廖元元,校党委第一、第二、第三巡察组全体成员,被巡察单位班子全体成员、近期退出领导岗位的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科级干部及系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负责人、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委员会委员、党代会代表、教代会代表、工会委员、教师和学生代表等参加动员会。  动员会后,巡察组对被巡察单位进行了民主测评、问卷调查、政治测试,后续将按照学校巡察工作办法,通过听取报告、个别谈话、座谈交流等方式对被巡察单位各项工作驻点巡察。

能源动力学院黄国平教授团队国际合作成果作为流体力学顶级期刊JFM封面文章发表

摘要:  本报讯 近日,我校能源与动力学院黄国平教授团队和意大利罗马大学Sergio Pirozzoli教授团队的联合研究成果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nical shock wav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发表于流体力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简称 JFM,IF=3.137),这是我校首篇被选为JFM期刊封面的论文。论文工作研究了超音速流动中的锥形激波与壁面湍流附面层的干扰流动,采用高精度直接数值模拟(DNS)方法在国际上首次揭示这种重要干扰流动的细致流场结构及干扰作用机理。此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一作者为黄国平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左逢源。  高马赫数飞行的动力系统是当前国际航空宇航领域的尖端技术,目前多数先进动力系统的进气道都倾向于采用综合性能更优的气流三维内向偏转压缩的方式,其进口激波在进气道内反射后与壁面附面层的干扰是一种曲面激波(锥形或类锥形)与湍流附面层的干扰。这种干扰流动与现有平面激波/附面层干扰有很大区别,其机理非常复杂,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们对此还缺乏清楚的认识。  对于这个重要的前沿问题,黄国平教授团队和Sergio Pirozzoli教授团队开展了合作研究,在国际上首次采用高精度、融合浸入边界法的直接数值模拟技术,厘清了锥形激波干扰相互作用机理,获取了干扰流场的三维非定常分离结构、锥形入射激波反射规律、湍流条纹斑的演化过程,发现逆压梯度导致的近壁处湍流各向异性等细致的干扰流场特点。通过此项研究,为今后更准确地处理高速飞行器中锥形 (或类锥形)激波影响的壁面气动造型设计,解决了一个重要的流动基础问题。

我校郭万林院士、吴希明校友获2019年度何梁何利奖

摘要:  本报讯11月18日,何梁何利基金2019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56位科技领军人物获奖。其中,1位科学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35位科学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位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此次共有两位南航人获此殊荣,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航空学院教授郭万林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的数学力学奖;我校80届校友、直-10/19总设计师吴希明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的工程建设技术奖。  何梁何利基金是由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共同捐资港币4亿元于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公益性科技奖励基金。其宗旨是通过对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国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进一步在全社会倡导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激励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基金设“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每年评奖一次。 (姚静 单晶)获奖人简介:  郭万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科学研究所所长、纳智能材料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1981年至1991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获学士、固体力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9年受聘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3年获徐芝纶力学一等奖,“因对空天结构完整性耐久性和纳米力学的持续贡献”获ICCES2019 Eric Reissner Award。2017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郭万林长期从事疲劳断裂力学和结构损伤容限耐久性设计、物理力学、纳智能材料器件和新能源技术研究,建立了三维应力约束下的弹塑性和蠕变断裂理论,被国际上以其名命名,称为“郭因子”“郭解”“郭理论”;建立起利用材料标准试验数据预测三维飞机结构抗疲劳断裂性能的方法,形成较完整的飞机结构三维疲劳断裂理论体系,得到系统的应用。提出了低维体系局域场和外场耦合的概念,构建了低维材料结构力-电-磁-热耦合的物理力学理论体系,提出了自上而下制造亚纳米结构的新途径。发现了流—电耦合新效应和流体传感新方法,拓展了经典动电效应理论;揭示了固液界面生电和蒸发生电的水伏效应,创导水伏技术和水伏学研究。  吴希明,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航空研究院副院长、直升机公司总设计师,是我国直升机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先后担任直8、直9、直11等直升机型号副总设计师,直10、直19武装直升机和重型运输直升机等三型国家重大工程型号总设计师,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特等、一、二、三等奖7项;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重大贡献奖”金奖和 “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国防科工委和航空工业一、二、三等功8次,航空工业“航空报国金奖”6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和“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多项荣誉。

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
校内巡察走深走实巡察办

摘要:  编者按: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强化政治监督,加强巡视巡察整改。根据校党委巡察工作统一部署,2019年11月11日至11月25日,学校党委对6家单位党组织开展巡察。第二轮校内巡察的开展,是学校党委强化政治监督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的重要手段,在按下校内巡察“快进键”的同时,也更加强调巡察工作质效,推动校内巡察走深走实。巡察是巡视向基层的延伸和拓展,是师生身边的巡视,是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战略部署,是发现和解决基层单位在管党治党内涵发展中存在突出问题的战略举措。高质量推进校内巡察工作走深走实,核心在“高”,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关键在“质量”,要不断提质增效;根本在“发展”,要不断取得创新成果。  准确把握巡察政治定位,站位要“高”。定位准才能思路清,站位高才能方向明。校内巡察在本质上同巡视一样,把坚决落实“两个维护”作为“纲”和“魂”,重点对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等问题进行政治把脉。巡察是政治监督,不干预业务,不执纪审查,不影响秩序,是学校党委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的“稳定剂”;是二级单位党委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办学治院责任的“催化剂”。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内部巡察工作的责任使命,必须要有3个充分认识:充分认识到校内巡察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净化育人生态,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充分认识到校内巡察对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充分认识到巡察对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惩治师生身边的腐败发挥利剑作用。  持续创新巡察方式方法,问题要“准”。方法对,才能问题准;问题准,才能效果好。发现问题是巡察工作的“生命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是巡察工作的基本方法论。一方面要总结运用首轮巡察的实践经验,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工作。另一方面要依靠群众,与时俱进创新巡察工作方法。院级党组织承担的职能不同,有负责教书育人的教学科研单位,有履行管理职能和承担服务保障职能的直属单位。要根据被巡察单位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巡察方案,切实做到点“痛处”治“顽疾”,疏“经络”化“血瘀”,有力保持党组织机体健康。只有针对被巡察单位的基层属性和自身特点,发现的问题才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提出的意见建议才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巡察工作结果才有可能转化为推动基层发展的力量。校内巡察要坚持依靠师生,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就像“CT机”一样做到深层透视,做到发现真问题、真发现问题。  压紧压实巡察整改主体责任,效果要“好”。责任实,才能改到位;改到位,才能效果好。巡察成效关键看整改,巡察整改不仅要看态度,更要看行动、看效果,真正推动和促进了学校学院的建设发展才是巡察工作的根本。落实整改要从领导班子改起,该谁负责的就由谁负责,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要借巡察工作之势,提升被巡察单位改革发展之效,切实解决一些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一些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要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以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纠治“沉疴痼疾”,促进“系统再造”,最终实现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班子整体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人心进一步凝聚,促进完善向更高水平迈进、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条件和潜力,从而实现巡察工作效果的最优。

第02版:新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做客“问天科学讲坛”

摘要:  本报讯 11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应邀做客我校 “问天科学讲坛”(总第152期),做题为“直觉性AI与无人驾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副校长姜斌教授主持,自动化学院院长江驹、图书馆馆长王成华、校科协秘书长刘双丽、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全校师生2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郑南宁院士的报告从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性出发,结合其自身研究团队的研究工作,讨论如何实现基于想象的预测和一种具有选择性注意机制的事件(关联)驱动的认知计算框架,以及如何利用知觉物体的语义信息进行场景表征和理解,实现对不确定性、且有约束条件和先验知识的交通场景的直觉推理,进而构建一种具有内部预测学习、推理的无人驾驶系统。  郑南宁院士在直觉性AI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威望,所带领的团队的研究具有前瞻性,内容精彩丰富的报告吸引了慕名前来的学生,报告会从下午5点开始一直持续到7点,许多学生一直站在会场全程听完报告。报告会结束后,郑南宁院士亲切与师生合影留念。报告人简介:郑南宁,工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教授、IEEEF ellow、现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国际模式识别协会理事会成员,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信息领域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第一届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999-2018)。研究领域有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认知计算与人工智能系统及其架构。曾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2001)、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1、1996)、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7)、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2014年获IEEE智能交通学会杰出研究团队奖。

《人民日报》报道我校设立“快递超市”

摘要:  本报讯 11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图片报道我校 “快递超市”。报道称,“双11”后,各地迎来物流高峰。面对日均万余件的包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立“快递超市”,既提高了收发快递的便捷性,又兼顾了校园的安全管理。  近年来,面对解决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后勤集团同国有资产管理处、将军路校区管委会、保卫处等多部门协同配合,携手阿里巴巴旗下菜鸟网络,于2017年在将军路校区设立快递超市,最大限度整合主流快递公司,通过快递超市和智能快递柜相结合的模式,取代传统的人工取件模式,缩短了取件时间,提升了服务质量。每逢开学季、“双11”等高峰物流期间,集团专门制定服务应急预案,从人员储备、场地协调、交通组织等进行全方位保障,方便、安全、快捷的取件模式受到了校内师生的广泛好评,多次受到了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南京电视台、南京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为应对今年“双11大考”,早在国庆之后,后勤集团便协调临时场地、招募兼职伙伴、优化取件流程、对接快递公司等,在体育部等校内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所有准备工作都在10月末得到了基本落实。  11月初,合作伙伴菜鸟网络平台上提示“双11”期间的到货量预警,相比去年将有超过30%的增幅,单日快递到站峰值将会首次突破20000件大关。面对巨大的预警压力,集团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充分动员,统筹协调,安排党员、积极分子及青年骨干做好支援工作,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自11月12日开始,“12758件、20100件、18595件、17645件、16798件……”这是我校将军路校区快递超市连续几天的快递包裹入库量,大幅超越了2018年同期数据。在快递超市全体员工、各单位支援队伍的携手努力下,转运、整理、上架、入库,一辆辆货车到达学校、一批批包裹陆续入库、一件件快递安全领取……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南航快递超市再次演绎“人家学校的‘双11’”。

我校举办本年度本科生评优评奖公开答辩周

摘要:        本报讯11月7-8日,“身边的榜样·前行的力量”2018-2019学年本科生评优评奖公开答辩周在将军路校区一号楼四楼报告厅举行。  本年度的公开答辩由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兄弟院校教师代表、企业代表、新闻媒体代表等组成了专家评审团,同时邀请了来自各学院的学生代表组成学生评审团共同参与评审,学生校园观察团的同学对评审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每年的公开答辩周尤其是校长特别嘉奖答辩的现场座无虚席,今年首次运用直播的方式,将公开答辩同步放送给明故宫校区、天目湖校区及不能到现场的师生和家长。  在学生自主申报、学院推荐的基础上,经学校汇总审核各学院上报材料,并经校内评审会初步筛选,共有51名学生、10支团队入围各奖项公开答辩。经紧张、激烈的公开答辩评审,最终有12名学生荣获校长特别嘉奖,10名学生荣获园丁励志奖学金一等奖,5支团队荣获杰出团队,5支团队荣获优秀团队。  公开答辩会上,每名候选人需在合计6分钟的时间里,完成推荐人推荐和个人陈述。推荐人涵盖了知名教授、任课教师、班主任、科创指导教师、企业代表、政府工作人员、普通同学、志愿活动受助单位等多个类别。个人陈述部分,候选人从多个方面着重对过去一年的综合表现进行了集中展示,他们以精彩绝伦的现场表现实力圈粉,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他们有的立志“笃学”,连续位列专业第一,并以一己之力推动学院、学校学风建设;有的“百花”齐放,用诗词刻画青春,用话筒传递梦想;有的求真“求是”,在世界顶级期刊上发表自己的学术论文;有的在科创道路上不断突破,斩获各类国家级奖项,成就 “创新”达人;有的登高“博世”,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有的坚强“励志”,逆风而上,实现绩点从0.9到3.9的飞跃,也有一学年79个学分的蜕变……不少参与答辩的学生表示,初入校园时,他们是台下的观众观看往年的答辩,聆听学长学姐们的优秀事迹,获得了前行的动力,而今自己站在台上答辩,也希望把这份动力传递给台下的学弟学妹们。据悉,为积极响应同学们的需求,答辩周结束后,这些优秀学子将组成宣讲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榜样·对话”系列活动。  今年是本科生评优评奖公开答辩周举办的第9年,自2011年以来,公开答辩周为我校优秀学子提供了一个集体展示的平台、一个接受全校师生共同检验的平台,也为广大同学提供了一个共同交流、学习、分享的平台,更加有效地发挥了评优评奖工作的教育意义和导向作用。

我校学子获“商谈赢家杯”全国大学生商务谈判大赛冠军

摘要:  本报讯11月9日至10日,“商谈赢家杯”全国大学生商务谈判大赛在山西太原中北大学举行。在艺术学院副院长马道全,李倩岚、李育菁老师的指导下,来自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20名本科生组成的5支队伍在本次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刷新了我校在该项比赛中的最好成绩。其中由艺术学院2名学生和经管学院2名学生组成的代表队荣获冠军,其余4支队伍分别获得一等奖、三等奖,除此之外,参赛学生陈雨菲、邵乐还获得了 “优秀谈判手”的荣誉称号,李倩岚、李育菁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  本次全国大学生商务谈判大赛是由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沟通与谈判研究会主办,由中北大学承办,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所高校,400多名师生同台竞技,为国内商务谈判领域的师生、爱好者和业内专家再次奉上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模拟谈判比赛。  我校学子历经案例策划赛、区域选拔赛、网络赛层层选拔,5支代表队全部进入全国赛。在全国赛中,我校学子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沉着冷静,展示了超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获得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其中由艺术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陈雨菲、沈缘,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王康宇、市场营销专业蒋畅游组成的代表队经过了两天两场积分赛、两场淘汰赛、一场决赛,最终在比赛中拔得头筹。清华大学石永恒教授对决赛进行讲评,对我校参赛学子赞誉有加。  在两轮淘汰赛中,学生需要抽取未知案例,不仅会面临完全陌生行业知识所带来的困境,并且要求一小时内对所有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组织完成一场谈判。在这样的高强度、高难度的挑战面前,南航参赛的同学们分工有序,有条不紊,各小组互帮互助、积极沟通交流,最终出色完成任务。  全国大学生商务谈判大赛是我校参与的文科类竞赛类极具影响力的比赛之一,既是我校学子跨院系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践行初心使命 潜心立德树人

摘要:  编者按: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各项任务深入开展,各院级党组织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近日,学校党委印发《关于向“人民科学家”叶培建同志学习的决定》,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的时代精神,在全校上下形成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浓厚氛围。  南航报现开设“初心使命·大家谈”专栏,刊登全校广大党员和教职员工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具体到高等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全体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守的初心和使命。结合前一阶段的调研,从认识、文化、机制3个角度,围绕“如何践行好立德树人初心使命”这个问题,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坚持立德树人核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建校以来,南航始终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党、为国培养一流人才作为学校的初心与使命。作为在抗美援朝背景下创建的第一批航空院校之一,南航建校之初即明确了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为发展祖国航空工业培养急需的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在苏联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学校建立起严格规范的教育教学体系。当时的国家航空工业局,112、410厂等承担飞机研制、维修任务的航空企业对学校的毕业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赞他们为“生产上的骨干”“为顺利完成研制任务起了重大作用”。学校改制建院以后,以吴继周院长为代表的南航人提出了“要有一流的教师,开出一流的课程,教出一流的学生,建设一流的高等学校,为国防建设提供一流服务”的办学目标。几十年来,秉承这样的办学理念,学校以出色的办学质量和有效的服务国家需求,赢得了国家和社会的肯定与赞誉。  一个多月前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也可以说是对南航60多年为国育才、服务国防科技需求的一次集中检阅。在参加阅兵展示的一大批武器装备型号的背后,闪耀着南航一批杰出校友的身影。南航的早期培养,成就了一代代校友,而校友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与个人事业的成功,也极大地提升了南航的影响力和声誉。可以说,建校以来,南航尽管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等方面和国内著名大学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在科研成果方面、在毕业生质量方面的差距却要小得多。如果南航60多年培养的10余万名毕业生都是名不见经传的,那么南航就没有今天的地位和声誉,学校的路子也会越走越窄。  当前,党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在校大学生的人生黄金期与“两个一百年”的进程相吻合,他们是这一历史进程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他们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另一方面,与学校以往任何时期相比,我们现在的培养条件越来越好,生源质量也越来越好,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优秀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培养好,因为他们才是南航价值的最终体现,将为中国未来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发挥作用。所以,我们首先要把立德树人这件事做好,让优秀人才辈出在南航成为必然、成为现象。涵养立德树人浩然大气对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对照学校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在主题教育和学校日常工作中,我们必须全面查找、时时查找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的问题。  南航原校长胡海岩曾说过,办大学就是三件事:大楼、大师、大气。通过这些年的建设,“大楼”———即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现在一个“五年”计划内建成的建筑面积相当于以前几十年的总和。“大师”———即高水平师资匮乏的问题,虽然相较于“大楼”问题解决得慢一些,但近几年通过施以各项有力举措,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国字头人才数量已数倍翻番。但是,“大气”———即师生共有的大学精神方面,还需要下很大的力气来凝练和提升。这里的“大气”,具体而言,就是指潜心治学、静心治教、优良的师德师风、学风校风;是指师生立大志、谋大业、干大事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这种“大气”,虽然看不见,但对于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苗圩部长在给部属高校师生讲授思政理论课时指出:“学生进入部属高校就读,就好比进入一个大熔炉,几年后完成学业,学生将得到怎样的锻炼、拥有什么样的品格和知识,与这个熔炉的品质紧密相关,这对学生走向社会、服务国家至关重要。”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诸多杰出校友身上,无一不体现出在校期间培养出的优秀品质———忠诚担当、志存高远、业务精湛,等等,概括起来就是“又红又专”———既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信仰,又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学期间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老师的人格魅力、学术品味、思维模式,影响和决定了学生的工作态度、学术视野、胆识魄力。  所以,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党员教师都要通过主题教育,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身边的榜样楷模,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的那样,“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人师’和‘经师’的统一”,以实际行动推动学校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涵养好有利于立德树人的大气、正气。完善立德树人合力机制要解决与立德树人初心使命相悖的问题,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依靠广大党员干部、教师职工的自觉去不懈努力;另一方面,更需要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从制度层面去引导、去破解问题。  首先是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南航的杰出校友往往都是在校期间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立思考与自主选择能力。例如:林左鸣校友当年从学校毕业离校时什么都没有带,唯独带走了一箱管理学方面的书籍,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林总当时早已立志在胸。反观现在的在校生,许多只关注升学、就业、收入这些现实问题,很少将自己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人类命运这些问题相联系。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助力于学生人格独立、理想抱负、综合素质的养成。学校已实体化组建了“长空学院”,推进大类培养,效果非常好。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不仅能解决技术问题,也要会解决内心的问题;既能在科学思维层面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能用历史的方法、人文关怀的眼光认识事物,学会不断去思考国家、社会、自身及其相互关系的一些宏大命题。这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的方向。  同时,还要推进其他各方面的综合改革。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些趋利而为、无利不为的问题表现,其产生原因有些是评价考核机制在内的制度性根源。要想破解好问题,就要从政策、制度层面着手,当然,在这里我们无法展开来讨论制度政策具体如何完善,总体来说就是要朝着“教学与科研并重、教书与育人并重”“发挥大团队作用,围绕大目标做事”这样一些方向转变,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导向性、协同性、长效性,鼓励创新、倡导奉献、约束功利,使学校的制度体系更加有利于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

机关党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成果分享会

摘要:  本报讯 根据我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部署安排,11月8日,机关党委在综合楼820会议室召开机关部处主题教育调研成果分享会。  会上,龚华军对机关中层领导班子专题调研整体情况进行了通报。除参加校领导调研的15个部门,其他14个部门组织了9个调研组,共确定了9个调研题目。调研过程中,各部处能够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完善思路、破解难题、转变作风,全面提升机关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随后,机关党委、审计处、校工会、保卫处、保密处、档案馆、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装备工程部、校科协、国资处、国教院、财务处、基建处、资产经营公司14个部门依次分享调研成果和体会。  最后,龚华军作总结讲话。他指出,各调研组能够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主题,把学校关心、师生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抓准、抓牢、抓实、抓深,同时都拿出了典型经验、突出问题、对策措施3张清单。  会议还就机关部处落实有关主题教育问题反馈、师生密切关注问题的整改任务,以及主题教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

我校组织教师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19·秋)并获突出贡献奖

摘要:  本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服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于2019年11月在南京市举办了第54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19·秋)。  本次高教会参展企业800余家,参会高校737所,同时举办了长三角慕课大会、第四届高等工程教育研讨会、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论坛、智慧教学与课堂教学改革论坛、高校信息化发展论坛、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领域学科发展等会议论坛,开展了第五届外语微课大赛决赛、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3D/VR/AR虚拟仿真主题赛项决赛等学科竞赛。  展会的开展为高校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为高校的“双一流”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校与会教师积极与参展企业及其他高校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深入了解了当前快速发展的先进高教仪器设备及技术发展现状,并积极参加了相关论坛与学术报告。  我校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5所高校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突出贡献奖”。

我校举行2019级工程博士班开班典礼

摘要:  本报讯10月8日下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级工程博士班开班典礼在综合楼11楼会议室举行。  典礼上,徐正扬对2019级工程博士班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祝贺,并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校工程博士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徐正扬表示,学校将 “高标准、高起点、高规格”地为工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创造条件、保驾护航,培育行业领军人才,也会积极为工程博士研究生搭建平台,强化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同时希望同学们结合实际、确定方向;潜心学业、充分沟通;平衡时间、不断突破。  航空学院副院长钱征华作为学院代表发言,他表示学院将积极配合学校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对工程博士的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皮德常教授作为导师代表发言,他希望同学们在校学习期间有规划地读书,补充自己知识上的短板,在选题上与导师认真沟通,从大的工程项目提炼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希望同学们戒骄戒躁、开心生活、快乐研究。  典礼上,还举行了工程博士班学员的校徽佩戴仪式。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国臣作为2019级工程博士班学员代表发言。  结合这次开班典礼,学校还对首届工程博士班的全体同学进行了集中授课,安排了优秀教师讲授了政治和英语课程。

航空学院举办航宇大讲堂讲述阅兵背后的故事

摘要:  本报讯11月6日下午,新一期航宇大讲堂在我校将军路校区4102教室正式开讲。  来自无人机研究院的刘蓉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南航的无人机研究情况:作为我国最早进行无人机设计研究的机构之一,创造了许多航空史上的第一,研制了许多类型丰富、性能卓越的无人机。  刘蓉为同学们重点介绍了参加国庆七十周年阅兵的由南航研制的中程高速无人机“飞鹰”。细长的外观、良好的机动性、高升限、高速度让这款飞机不仅性能过硬,而且颜值出众,它的出现在阅兵时惊艳了世界。  93岁的高龄乔新教授与唐正飞副教授共同为同学们介绍了国庆七十年阅兵式中的空中飞机梯队。空中护旗梯队最前方由3架直-8B和6架直-10组成,护送我们的党旗、国旗、军旗。谈到直-8,唐正飞动情地说:“这款飞机是我们国家从测绘开始,一步步设计研究制造出来的,过程非常艰难。”  讲座后,同学们积极踊跃向两位老教师询问了我国直升机的发展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同学们感受到的是老一辈航空人和当代青年教师对我国航空事业的热爱。讲座引导当代青年立远大志向,做航空事业的接班人!

民航/飞行学院召开全国高校模拟飞行锦标赛动员会

摘要:  本报讯11月11日,民航/飞行学院召开2019全国高校模拟飞行锦标赛动员会,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和新、副院长司海青出席会议,会议由飞行技术17级辅导员吴泊鋆主持。  会议伊始,李和新就民航/飞行学院发展新阶段,抓住全国大赛新机遇做出讲话,提出要全力做好队伍后勤保障,对准参赛规则做好训练计划,并就比赛项目航空文化模块与队员们进行亲切交流,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  随后,司海青向队员们转达了学院党政领导的亲切问候和殷切期盼,并充分肯定了大家的训练计划与分组安排。他指出我校是第一次参加全国高校模拟飞行大赛,希望各位队员一定要团结协作,赛出水平,赛出风采,为校争光;他表示学院将尽全力配合队员们的训练,做好技术支持。  指导老师蔡中长表示,学院将整合资源,不定期邀请资深业内人士对参赛队员进行技术指导,做好技术保障。  会议最后,吴泊鋆代表参赛队伍感谢学院党委对本次比赛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并表示将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有效组织参赛队员训练,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j

第03版:综合

民航/飞行学院:新起点新机遇新挑战新作为

摘要:  编者按:今年九月,随着首批近两千名新生的入驻,我校天目湖校区正式启用。目前经过两个月的有序运行,天目湖校区的各项工作正在顺利开展。从2018年4月奠基到2019年9月启用,仅仅历时1年多的时间,天目湖校区就从“一片荒芜”变成了“高楼林立”,“一座三十年不落伍”的现代化校园伴随着朗朗读书声已屹立在常州溧阳。  天目湖校区有序运行的背后,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默默的奉献与付出,他们不惧酷暑,不舍昼夜,风雨兼程;他们不负众望,全力保障,倾情付出。南航报现开设“天目湖校区建设侧记”专栏,展现新校区运行幕后的故事和未来蓝图。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作为“再落实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希望各相关部门继续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狠抓落实,为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2019年,学校提出加快民航特色办学步伐,天目湖校区也正式启用。作为新校区建设发展的亲历者和首批入驻者,民航/飞行学院深知责任在肩,使命重大。在战略机遇面前,学院全体师生不断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意识,紧紧围绕《民航特色发展建设方案》,准确把握特色发展深刻内涵,顺势而为,筑牢基础,不断开创民航特色发展新境界。  领导重视,科学谋划,精准对接校区建设2019年3月11日,学校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天目湖校区学生规模与运行管理方案》,决定飞行学院、民航学院2019级新生入驻天目湖校区。这次会议吹响了民航/飞行学院入驻新校区、拓展新天地的发展号角。学院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落实常委会决议,讨论决策学院天目湖校区教学、学生管理相关工作安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院长、书记带队,领导班子、系班主任、教师代表多次深入校区开展实地调研,直观了解校区建设进展,精准对接专项工作。在八月中旬,学院常驻天目湖校区工作人员就入住校区附近酒店、就近办公,与校区管委会、后勤、保卫等部门座谈交流和沟通协调,提前谋划学生学习、锻炼、生活及教职工日常办公等各项细节工作,为开学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  建章立制,广泛动员,完善学院校区运行体系为了保障学院在天目湖校区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推进,学院专门成立制度废改立小组,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之后进行了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先后修订完善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技术专业学生准军事化管理规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技术专业学生培养协议书》,审议通过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飞行学院(天目湖校区)学生工作手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技术专业学生管理规定汇编》。  在建章立制的同时,学院党政联席会讨论决策确定了民航/飞行学院天目湖校区运行管理体系,明确了领导班子分工。此外还积极开展教师动员工作,引导教师积极支持学校和学院发展大局,服务民航发展战略,学院领导分别与新学期天目湖校区任课教师代表召开了天目湖校区教师代表座谈会;与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和飞行员管理等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召开了迎新工作动员会。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教师与管理人员的思想,明确了工作重心,部署了重点工作,也调动了天目湖校区工作人员的热情。  数细落小,扎实有序,顺利完成新生接待在天目湖校区迎新工作筹备期间,学院在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指导和关心下,数细落小,整理校内外各种资源,做好开学各项工作。  学院机关支部赴校区开展党日活动,为迎接新生、新学期工作开展等做好服务准备,积极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做好保障工作。学院召开天目湖校区工作人员培训会,开展了辅导员工作、学生党建工作、学院宣传工作和教学工作等实务培训,提升天目湖校区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在营造迎新氛围方面,学院精心设计具有民航特色的各种造型。学生工作人员与招办密切联系,随录取通知书寄发了提示函,为新生组建了QQ群,实现了百分百学生入群,在报到前推送了校区有关介绍信息和报到有关细节工作。同时为新生制作了校区和溧阳市手绘地图,方便学生尽快熟悉校园和融入当地生活。  今年天目湖校区开学情况特殊,压缩了一天报到时间,在学校学生处党员志愿者和学院高年级学长志愿者基础上,与地方积极沟通,组织了一百多位溧阳当地志愿者参加迎新,并对所有志愿者进行了专题培训,确保了1005名新生接待工作圆满完成。开学后,学院第一时间安排新生见面会、家长见面会、航空公司见面会、专业见面会等一系列具有专业特色与品牌效应的会议,帮助学生迅速树立对学校的认同感以及对专业的认知度。  开学初,在学校职能部门指导下,配合完成了开学典礼,并为学生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天目讲堂”“凤回巢”校友职场说、“飞向未来”航模队专场表演、“礼赞新中国”露天电影展映、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逐梦云天”迎新晚会、国际和平日主题活动、“机长的传承”集中观影等等,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在2019级新生军训表彰中,学院获得“队列会操优胜奖”“条令条例考核优胜奖”“优秀方阵奖”,并获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级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  固本强基,突出特色,开创育人工作新局面目前,学院在天目湖校区的运行已经逐渐步入正轨,未来学院将以“稳”字当先,固本强基,毫不动摇地推进一流民航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是要坚持安全稳定大局地位不动摇,实现安全稳定工作的“瞬态响应”;二是突出思政建设引领,坚持思政教育中心地位不动摇,实现“行业+思政”233育人体系的构建,推进群星计划在天目湖校区落地落实,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三是要稳步提高学习能力,坚持学风建设基础地位不动摇,实现好学、乐学、勤学的优良学风;四是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突出民航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民航/飞行学院将与全体南航人同行,继续保持昂扬奋进的势头,鼓足干劲、全力以赴、贯彻学校育人理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创新工作局面,共同推进学院一流民航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人文学院、计算机学院举行“文工融合课程思政基地”成立暨揭牌仪式

摘要:  本报讯为了切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取得成效,认真落实两学院理论中心组联合学习研讨成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专业优势,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课程思政。11月7日,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联合举行”文工融合课程思政基地“成立暨揭牌仪式。两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师代表参加仪式。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刘虎、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刘健荣共同主持仪式。  刘虎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两学院开展联合理论中心组学习研讨会达成的共识谈起,简要介绍了“文工融合课程思政基地”的成立背景。  计算机学院院长陈兵结合自己讲授的网络安全课程,从课程目标的需求、课程内容的需求以及课程考核的需求等方面,列举大量事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课程思政、文工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文学院院长王建文指出,共建工作必将促进学生基本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将法律、公管等人文社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有机结合,提升服务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的能力,必给两学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服务社会带来深远影响。  与会人员结合相关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对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以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协作及建设内容进行了充分研讨,并在共建方式、下一步工作设想方面达成高度共识。双方约定后续开展的工作内容包括:针对3-4门课程进行教师联合备课,教师互为对方学院开设系列讲座;联合举办青椒论坛,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基于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联合开展网络安全、社会计算以及大数据等领域的合作研究。  刘虎、刘健荣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大背景下,两个学院深入开展课程思政研讨、成立文工融合课程思政基地意义尤其深远,这一举措是贯彻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新要求的有益探索,是推动多学科优势互补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是共同推进理论学习成果落地落实的重要标志。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会不断拓展共建空间,将基地建成立德树人的平台、守正创新的平台、学科交融的平台、师生交流的平台,促进课程思政切实取得成效,推动两学院在实现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征途上创造新的业绩。  最后,陈兵、王建文共同为“文工融合课程思政基地”揭牌。

我校男女篮球队双双夺得江苏省校园篮球联赛冠军

摘要:  本报讯近日,由南京财经大学主办的 “三恒体育”2019年江苏省大学生校园篮球联赛(高水平组)在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篮球馆举行,我校男、女篮球队双双夺得江苏省校园篮球联赛冠军。  男篮比赛共有8支参赛队,分小组赛、半决赛、决赛,经5天的激烈角逐,在主教练金鹏的指导和球员们的努力拼搏下,我校男篮队在小组赛先后战胜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半决赛战胜南京邮电大学,决赛中再次战胜老对手南京财经大学,以五战全胜的战绩终取得了本届联赛冠军。  女篮比赛共有5支队伍参赛,比赛为单循环,我校女篮在主教练藺铎的指导下,队员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凭借丰富的比赛经验,以最佳的状态迎接对手,以大比分的优势,先后战胜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赢得3场比赛的胜利,在全省5支队伍中积分第一摘得桂冠。

奋斗新时代勇攀新高峰

摘要:  编者按:近日,学校党委印发《关于向“人民科学家”叶培建同志学习的决定》,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的时代精神,在全校上下形成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浓厚氛围。学校党委发出学习的号召后,各院级党组织迅速行动起来,围绕叶培建同志政治品格、爱国情怀、奋斗品质和师德风范,积极开展学习活动,掀起了学习叶培建院士的热潮。本报特开设学习专栏,刊登全校广大党员和教职员工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向叶培建同志学习的心得体会。10月24日,学校党委印发《中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委员会关于向“人民科学家”叶培建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向叶培建同志学习。叶院士身上光辉的品质对我们触动很大、启发很大,其中有3点对我们计算机学院来说,感触最深。  我们要学习叶院士等航天人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凝心聚力推动学院发展。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悠扬的《东方红》响彻浩瀚星空,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国正式进入航天时代。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系列飞船、天宫系列太空实验室、“嫦娥”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工程,以叶院士为代表的航天人,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压力和危险,废寝忘食、艰苦奋斗,创造了祖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发展奇迹。今年恰逢南航“解算装置”专业开始招生的第60年,与过去相比,我们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师资队伍日益壮大,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距离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发展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面对人工智能和网络空间安全带来的信息热潮和发展新机遇,我们更需要学习和发扬叶院士等航天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用“开放、进取、包容”的学院文化凝聚和引领全院师生员工,营造计算机人“永不满足、永不松懈、持续奋斗”的精气神,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打造“智能、可靠、安全”的学科特色,向着双一流的发展目标,攻坚克难,不断前进。  我们要学习叶院士等航天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全力以赴推进“双一流”建设。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无人探测器在冯·卡门陨石撞击坑着陆,实现了人类探测器在月背的首次软着陆。这距离2004年中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仅仅15个年头。这个伟大工程的生动实践,就是一个开拓创新的过程,从设计方案的提出到实际操作,面对全新的领域,以叶院士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始终不懈探索、敢于突破、敢为人先,向世界展示了航天人卓越的创新能力。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自从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至今,70余年的计算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面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学科领域,诸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新概念和“互联网+”等新思维模式不断涌现,我们计算机人更要学习叶院士等航天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唯有下大力气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狠抓自主知识产权,潜心研究自主可控系统,不断进行学科交叉融合,才能在计算机这一飞速发展的尖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才在学校建设“双一流”的征程中实现计算机人的担当。  我们要学习叶院士忠诚报国的家国情怀,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计算机人的贡献。今年上半年,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航天学院联合开展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叶院士领学了“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类和航天类学院的创新融合发展”的议题,深入探讨了深空探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未来发展。他认为,人工智能进入新一轮热潮,正在形成热点研究方向和技术制高点,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的支持。航空航天产业正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不断改变,人工智能给了航空航天产业无限的可能。2018年,学校决定依托计算机学院建设人工智能学院,这是南航向计算机人发出的动员令,全体计算机人都倍感振奋与鼓舞。这一年,我们深入国防单位,围绕边缘计算、智能计算、直升机蜂群、软件工具链等与航天五院、中电二十八所、中国航空工业第602所、上海615所等单位进行了深入的科研合作,国防项目超过去年的50%。作为南航的计算机人,能够将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服务于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既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荣耀。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叶院士忠诚报国的家国情怀,以百分百的热情和担当,投入百倍的精力,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我们计算机人的贡献。

中日高层次科学家智能制造领域研讨交流活动成功举行

摘要:  本报讯11月9日至1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部外国专家服务司与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共同举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中日高层次科学家智能制造领域研讨交流活动成功举行。  11月10日,中日高层次科学家智能制造领域研讨会在南京古南都酒店举行,科技部外专司二处李娟娟处长指出,日本一直以来是中国科技创新和技术合作的重要对象国,希望中日专家通过此活动搭建的平台,能够互学互鉴,互补互融,探索更多合作空间,在推动两国今后智能制造领域科技创新、教育合作、人文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日本JST代表单谷介绍了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的运营机制以及在本次活动中的具体支撑。  活动期间,中日专家还考察参观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并与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  本次研讨交流活动的成功举行,让日方专家学者对中国智能制造领域的科研现状和生产制造水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未来中日科研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对促进两国今后智能制造领域科技创新、教育合作、人文交流有重大意义。

韩国全南国立大学GyuhaePark教授来校交流访问

摘要:  本报讯11月7日至9日,应我校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袁慎芳教授和邱雷教授的邀请,韩国全南国立大学GyuhaePark教授于来我校进行了学术访问,并于11月8日上午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Non-contact Sensing for Structural Dynamics Applications”的学术报告。  访问期间,GyuhaePark教授在袁慎芳、邱雷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我校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就双方共同关注的基于图像处理过程的非接触式损伤识别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并开展了科研、指导研究和学术讨论等一系列工作,就人员交流、研究生联合培养、筹备国际学术会议和开展进一步的科研合作等问题与有关负责人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Park教授来自韩国全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材料与结构、振动/噪声分析和控制、结构健康监测、机电一体化、自修复结构系统及能量回收。曾在斯坦福大学2007年国际结构健康监测研讨会上获得了SHM年度人物奖,并于2017年当选为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Fellow。

我校与俄罗斯乌法国立航空技术大学举行视频会议

摘要:  本报讯11月13日下午,我校与俄罗斯乌法国立航空技术大学(以下简称UGATU)举行远程视频会议,UGATU副校长Enikeev Rustem Dalilovich率领航空航天技术与材料学院、飞机发动机设计学院、航空电子学院等5个学院院长出席本次会议,UGATU航空发动机、能量学和运输学学院副教授Mikhailov Aleksey Evgenyevich、我校国际合作处、能源与动力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Enikeev Rustem Dalilovich感谢我校对双方合作的重视,他指出,UGATU和南航并不陌生,此前,其航空发动机、能量学和运输学学院已与我校能源与动力学院开展合作。此次视频会议为两校合作掀开了新篇章,双方将围绕“建立联合人才培养项目、举办双边学术研讨会、建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主题展开更深层次的研讨。  俄罗斯乌法国立航空技术大学成立于1932年7月11日,它是俄罗斯联邦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目前教职人员1500名,在校生16000多名。该校飞机发动机设计、航空航天工程、航空航天器和飞机发动机维护、航空航天和火箭设备、飞机推进和动力系统、飞机和直升机设计、理学、物理学均为特色优势专业。

中科院科孙晓蕾、姬强研究员来校做学术报告

摘要:  本报讯11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孙晓蕾、副研究员姬强应能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的邀请来院进行学术交流,分别做了题为“主权CDS与大宗商品市场间溢出效应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原油贸易风险研究”的学术报告。  孙晓蕾围绕 “什么是主权CDS”“为什么要研究主权CDS”和“怎么去研究主权CDS”3个方面展开,重点关注主权CDS和大宗商品市场间的溢出效应,运用预测误差方差(FEV)分解的溢出指数,构造溢出网络,并基于2009年到201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姬强从“一带一路”的背景引入全球石油贸易的格局和风险,通过构造石油贸易网络,建立贸易安全指标,对重点国家贸易进行安全分析,着重评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原油贸易风险。  两场报告的思路清晰,论证严密,引发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兴趣,拓宽了师生的视野。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与孙晓蕾、姬强就报告内容、研究方向及相关期刊的投稿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Weimin Huang副教授来访

摘要:  本报讯应我校航空学院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沈星教授的邀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Weimin Huang副教授于11月14-18日访问我校,并于11月18日做了题为“Advanced shape memory technology to reshape product design,manufacturing and repairing/recycling:recent development”的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形状记忆材料及技术的基本概念、形状记忆材料在工程领域中(尤其是产品设计制造、回收利用方面)的发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等内容。报告内容丰富、精彩生动,对我校相关科研工作具有借鉴作用。同时,他还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经历,与现场听众分享了研究心得和体会。  访问期间,Weimin Huang副教授在沈星教授与王韬熹博士的陪同下参观了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未来在基于形状记忆的智能结构设计方面进一步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此次交流访问对于增强我校对外开展学术交流以及合作研究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04版:文化

“笔墨丹心”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作品展开幕

摘要:  本报讯10月18日,笔墨丹心”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作品展开幕式在将军路校区图书馆二楼大厅举行,184幅来自南航师生、校友的参展作品描绘时代风景,献礼祖国华诞。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晖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校工会、离退休处、将军路校区党工委、图书馆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高小泽主持。  王晖在致辞中提出,这是一场诠释信仰、抒写情怀、展现担当的展览,展出的作品,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有对中国繁荣昌盛的书写,有对新时代的讴歌,集中彰显了南航师生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  离退休老教师代表、南航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冯一丁,教师代表、艺术学院张其凤教授,校友代表、艺术学院2006级毕业生张星星分别发言。冯一丁表示,作品中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彩,都散发着南航人的爱国之心,记录了大家在国庆七十周年来临之际最美好的祝福。张其凤教授说,非常高兴能够为校庆和国庆发一份光、发一份热,以后有机会、有条件,还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张星星在展览期间回到母校,作为南航艺术学院的毕业生,他为母校浓浓的艺术氛围而自豪,并表示将牢记校训,身体力行地传扬南航的精神。  刘灿铭教授、张其凤教授、张利华教授、邱世鸿教授、吴维敏教授、王立庆教授等艺术学院师生和校友共同捐赠70余幅作品给学校,现场举行了捐赠仪式。  开幕式后,在场师生一同参观展览。展板前,几位退休老教师笑容灿烂地在自己的作品前合影,她们都是南航老年书画研究会的会员,同时是参展作品的作者。其中,杨聪英老师有2幅画作在馆内展出,谈起参与活动的感受,她说:“活动丰富了我们的老年生活,和朋友们在一起,大家都非常开心。”  书画展的筹备工作从今年五月开始,从在全校师生中进行宣传,到对参展作品进行征集、筛选、润色、装裱和制作成册,历时长达半年。书画展面向全校师生、离退休处、在职书画班学员和南航校友征集作品,共征得作品400余幅,其中184件在本次作品展中展出,有艺术学院教师作品68件、离退休老同志作品73件、艺术学院校友作品24件、其他单位的在校师生作品11件、艺术学院学生作品8件。

“不忘初心研途筑梦”第七届研究生音乐情景剧大赛圆满落幕

摘要:  本报讯11月17日晚6:30,“不忘初心,研途筑梦”第七届南航研究生音乐情景剧大赛在我校将军路校区艺术中心演艺剧场成功举行。党委宣传部、研工部、研究生院、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总体部一行7位领导和工程师、学院领导、导师代表与在场师生一同观看了本次演出。  祖国壮丽七十载,风雨兼程,开拓进取,引领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成长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栋梁;南航建校六十七载,励精图治,奋斗不息,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航空、航天、民航领域的开拓者和主力军。自2012年起,七年来,南航研究生音乐情景剧舞台上,上演了一部又一部传播正能量、讴歌先行者的感人故事,研究生音乐情景剧大赛已经成为了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校园文化正能量的重要载体。适值祖国七十华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七届研究生音乐情景剧大赛如约而至,继续以学院联合参演、艺术学院专业老师现场评分的形式开展比赛,5个原创剧目精彩纷呈,剧场座无虚席,研究生们的倾情演绎博得了阵阵热烈掌声。  “有幸报国,不负少年”,是每一代航空人的的理想与信念,将这份理想与信念传承下去,是航空人的责任与使命。由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出演的情景剧《航梦传承》,故事原型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航二代”大学生,她的父母因航空事业相遇相知。该剧以对父母爱情故事的回忆为线索,展现了女儿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心中理想信念逐渐清晰的故事。  由航空学院、航天学院共同演绎的情景剧《航空之父———冯如》,讲述了冯如先生为报效祖国,毫不犹豫带着他的飞机和技术回国,并投身革命,创建、领导了中国第一支革命飞机队的故事。冯如的一生是短暂的,却又是辉煌的。110年前,冯如设计、制造了中国人第一架飞机,并亲自驾驶它飞上了蓝天,这是中国人的首次载人动力飞行。值此“冯如一号”首飞110周年之际,航空学院学生暑假专程前往冯如的故乡广东省恩平市进行实地调研采风形成剧本,致敬伟大的中国航空之父冯如。  习主席在给莫斯科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回信中说道:“希望你们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胸怀大志,刻苦学习,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优秀人才,把学到的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自动化学院、外国语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学院联合出演的情景剧《月是故乡明》,讲述了独自离开祖国前往异国他乡求学的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求学之路上对祖国拳拳思念的赤子之心。  能源与动力学院、机电学院的《你好吗,老朋友》以我校两位老教授为原型,叙述了他们因航空发动机结缘、在航空发动机的设计中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友谊的感人故事。该剧重现了当初他们在科研一线奋战的情形,也彰显了航空人可贵的革命友谊。因航空而起的革命情谊始终炙热恒久,因航空而起的澎湃动力始终热烈激昂,因航空而起的崇高信念必将薪火相传。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民航/飞行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出演的情景剧《航天脊梁》以我校一位自强自立用行动感恩母校,用公益回报社会的优秀研究生为原型。讲述了一个坚韧不拔、奉献科研的航天工作者,即使在追逐梦想道路上遇到很多困难,也从未动摇理想信念的故事。他们仰望蓝天,脚踏实地,愿当默默奉献的排头兵,誓做科研事业的脊梁。  大赛最终评出最佳剧目奖 《你好吗,老朋友》、最佳组织奖 《航空之父———冯如》、最佳男女主角奖,并产生了校园人气奖、优秀舞美奖、优秀剧情奖。现场还颁发了优秀指导奖,本次大赛的艺术指导均是来自艺术学院的同学们,同时还特别邀请了艺术学院李子轶老师担任特聘指导教师。每一个剧目酝酿排练、成熟和呈现的过程,对研究生既是凝聚力、责任心的培养,也是价值观、方向感的引领。大赛既是研究生的文化盛会,也是全校师生的艺术盛宴。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摘要:  秋风起,扫尽人间溽暑;秋雨至,洗褪万象铅华。南京终于告别了盛夏,迎来了最迷人的季节。  街头巷尾、山涧水边、余晖落日中,人们尽情享受着初秋那凉爽的习习晚风。  向晚入夜,当你信步走在南航校园,一轮明月升起在天际,隔着斑驳的树影洒下万丈清辉,世间万物都染上了一抹金黄。拂面而至的秋风似乎也染上了这如水的月色,氤氲着淡淡的桂花香气。月移花影,在栏杆上婆娑而舞。当你静静地凝望高挂天际那一轮满月的时候,心底依旧会迸发出深沉的思念,那流动的月华,相看不厌,月明星稀,故园何在?  南航校园四季有着四季的美,而我对秋季的南航情有独钟,也许是因为在最好的年华与南航相逢在初秋时节。江南初秋的溽暑令我平生第一次生满了痱子;持续一个月的高强度军训令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磨炼———教室拉歌、操场训练、徒步远足、实弹打靶;《中国革命史》老师用他标准的南京话激情地讲解着,而我努力地解读着老师的每一个吐字发音;牛皮纸的饭票承载着我们对食堂美味的渴望,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七号楼旁课间的肉包“抢夺战”,如今再也寻不到那种香溢流汁的美味。这所有的一切,都在那个不一样的初秋定格为永难磨灭的印记。  深秋,清幽的桂花香飘散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火样的红枫矗立在秋风中展现傲霜的英姿,高大的梧桐褪去绿色的盛装,在秋风摇曳中洒下一地的金黄……李白《秋风词》:“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豪放的大诗人也有婉约的情怀。整首词写秋情秋景余韵不尽,词少而不见其陋,意浅而回味悠长。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的结尾巧妙地引用了这首《秋风词》,是为郭襄作注解,她不是书中的主要人物,但却无人能够掩盖她的光华,她是读者心中温暖的一隅…… “天涯思君不可忘,武当山顶松柏长”,犹记捧着书读郭襄的故事,瞬间就可以忘却尘世的喧嚣,融入书中的杀伐纷争、侠骨柔情。从书中重回现实,放下对古人的担忧,放眼仍是校园中无尽的胜日秋光。  刘禹锡的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读来令人一扫悲秋之意,胸襟大爽。而我似乎也与古人心意相通,在我的眼中,深秋时节的南航是热烈,是多彩,是朝气蓬勃,处处书声琅琅,处处笑语欢歌。于是,我心有所感,便作了一首《浣溪沙·南航秋景》:“橙黄橘绿桂花香,梧桐叶落满地黄,玉带蜿蜒奏霓裳。御园深处书声琅,弯弯小路浴天光,蜂蝶翩跹舞秋霜。”算是真情实感,也未作过多的推敲,权作送给母校诞辰的贺仪吧!  入南航已快三十年。三十年的风雨,我从一个毛头小伙渐届天命之年,阅历丰富了,人自然多了一份世故和圆滑,就像张孝祥所说,“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然而,如流水般逝去的三十华年却不曾丝毫冲淡那份永恒不变的同窗之谊和对母校日益浓烈的依恋之情。忆昔求学岁月,历历如在昨日,曾经的四载寒暑,曾经的寒窗苦读,纯真而又执着的同窗之情,无血缘却似同胞,无亲情却胜骨肉。如今,虽通讯发达,交通便利,为何每次到了离别之际,眉宇间仍有如许的恋恋难舍?  因为我们都已不惑,因为那份纯真的少年情怀,一生一次,不再重来!此刻,我不禁想起了蒋捷的《虞美人》,我们虽不曾歌楼听雨,却也曾年少轻狂,意气风发。如今,我们壮年奔波,客舟听雨,感同身受着那份生活的艰辛,真乃古今同慨!然而,如今的盛世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古人唯有望而兴叹吧!那些穿过各自人生的丝路花雨、走到一起的兄弟姐妹们,你们是否还记得我们相逢、相知一生的那个美丽秋天?  今天,校园里高大的梧桐默默地见证着南航的风雨沧桑,跨越了一个多甲子的南航又在这个秋天迎来了她六十七华诞。六十七年的历史,她为祖国输送了数不清的优秀儿女,造就了精英无数。今天,我们每一个南航人都饱含着对母校的深情,与母校共同收获着丰硕的果实与喜悦。相比南航漫长发展的历史长河,我们每一个南航人都无异于沧海一粟,然而正是有了千万个与母校血脉相连的你我他,才组成了南航璀璨的万里星空。  正是:“山高水远,几番岁月曾虚度;来日方长,应将信念自砥磨!”

此心安处是吾乡

摘要:  校园里,法国梧桐的落叶铺满地,走过炎夏和清秋,冬至了。中国人素有悲秋的情感,那行走在异国他乡校园里的留学生,又有什么样的情感呢?  来自摩洛哥的Wassima(瓦西玛)细细算来,她来到南航已经两个月又十一天。她说,在这两个多月里,发生了很多事情,而她终于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漂洋过海的留学生,和众多南航学子一样,离开父母身边,迎接全新的生活,独自面对学业和生活上的困难。  瓦西玛极其热情地表达了她对中国和南航的喜爱之情,“中国是世界上各个领域的大国之一,物价比欧洲国家和美国都要便宜。至于为什么选择这所大学,NUAA有我想要学习的专业———航空工程,南航是这个领域最好的学校之一。另外,南航是一所排名很高的学校,很受外国学生欢迎。”中国是一个开放与包容的国家,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有话语权,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愿意来到中国,这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  南航成为留学生们选择的目标,也是值得南航学子骄傲的事。瓦西玛在南航学习的是我校的招牌专业———航空工程,她说:“在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上,大学异于高中。南航的教学方法是高效的,课程相对容易,我已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看得出来,留学生对于南航是出自内心的称赞。  问及对南航的印象,瓦西玛盛赞校园生活的方便和安全、同学的友好与老师的学识渊博,“这所大学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在现实生活中甚至更大。学生需要的任何东西都会被提供———图书馆、商店、银行、医院等等;晚上会有学校保安巡逻,这证明了南航校园是安全的,晚上外出不用担心被抢劫或袭击。我很高兴宿舍离我上课的教学楼很近,学生们都很友好,尤其是中国学生。我交了几个朋友,这里的人都很真诚,愿意在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帮助你……”安全在很多国家的高校都是让人担心的一个问题,而在中国,校园是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中国的学校尽其所能为学生遮风挡雨,这让很多外国高校望尘莫及。中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热情也给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而老师的博学多才、因材施教,更是留学生选择南航的重要原因。瓦西玛说,她越来越喜欢中国的生活了。  未来会怎样,谁也不会知道,但展望未来总是让人热血沸腾。瓦西玛说,四年的学习之后,她想尝试申请在学业上深造,也会考虑在中国工作。“我想学中文,这样我就可以很容易地与人交流。我想变得更强大,变得更勇敢,我想我在这里能取得成功。我唯一想对自己说的就是要坚强。”她说道。  即使漂洋过海,即使远赴他乡,即使面临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等等各种困难,留学生们终究是要安顿下来。他们会去操场打球,会在落满法桐树叶的街道上拍照。心安顿了,生活就安顿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0243次访问,全刊已有756641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