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第01版:要闻

我校与溧阳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协议正式签署

摘要:我校与溧阳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协议正式签署 本报讯 4月9日上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溧阳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协议正式签署。全体校领导,溧阳市四套班子全体领导以及学校相关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溧阳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溧阳市市长徐华勤主持签约仪式。   校长聂宏与溧阳市市长徐华勤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溧阳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协议》。   溧阳市委书记蒋锋表示,在南航天目湖校区一期竣工交付在即之际,校地双方又赋予校区建设新的实质性内涵,标志着双方的合作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开启了崭新一页。南航对于溧阳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所大学,更是驱动溧阳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所在。南航天目湖校区不仅将成为溧阳高端应用型人才的集聚地,更将在溧阳新一轮产业转型、创新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溧阳将用最大的热情和诚意,为南航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创造最好的条件,南航让天目湖校区成为老师和同学们向往的地方。   校党委书记郑永安表示,作为一所有追求、有担当的大学,南航人一直在思考,如何发挥学校的学科特色,更好的服务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近来年,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深化改革为抓手,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南航天目湖校区是全体南航人坚持走出南航的围墙思考发展、跨出南京城谋划未来的生动展现。合作办学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令全体南航人以及溧阳老百姓欢欣鼓舞的大喜事终于落地落实,标志着溧阳市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最美副中心城市”和南航“双一流”建设开启了新征程。郑永安希望,校地双方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全体南航人要广泛参与,双方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为常州市和溧阳市人民造福,为江苏发展助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在溧阳召开了天目湖校区管理运行专题工作会,天目湖校区管理委员会、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分别就校区运行、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教师引聘等工作,汇报了新校区运行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南航天目湖校区的建设是学校创建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有力支撑,全体南航人要勇于创新、超前谋划、群策群力,协调推进天目湖校区软件和硬件的建设,为营造和谐、安全、稳定、智慧的校园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此外,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南航天目湖校区的建设情况。

“爱国奋斗·南航担当”嫦娥四号研制团队校友思政公开课

摘要:“爱国奋斗·南航担当”嫦娥四号研制团队校友思政公开课 4月11日晚,“爱国奋斗·南航担当”嫦娥四号研制团队校友思政公开课暨 “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我校将军路校区体育馆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系列探测器及火星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我校航天学院院长叶培建,1988级校友、嫦娥四号探测器、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以及2002级校友何秋鹏、2004级校友高珊走进校友思政公开课堂,为现场1700余名师生带来一堂精彩思政课。   聂宏为叶培建院士和3位校友颁发南航思想政治工作首席专家聘书。授聘仪式后,现场采集了思想政治工作首席专家手印,4位嘉宾的手印将在校史馆永久珍藏,激励一代又一代南航人成为国之重器的传承者。   公开课上,孙泽洲从任务概述、科学意义、取得成果等方面对人类首次月球背面之旅进行了介绍。他还与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航天经历,“嫦娥四号”成功之后,国家和人民给了团队很高的赞誉和褒奖,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的三段话令自己印象深刻,特别与在座南航的学子们进行了分享: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创新决定未来。伟大的事业都成于实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在对话嫦娥四号研制团队环节,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老师担任特邀主持人,就我国探月工程计划和未来深空探测规划、嫦娥四号研制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等问题和嘉宾们进行访谈交流。现场同学通过微信墙,就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等与嘉宾们进行了互动提问,4位嘉宾进行了深入浅出、耐心细致的解答,并分享了团队精神、掌握方法等方面的感悟。最后,4位嘉宾向青年学生们送出了青春寄语。   叶培建院士代表“嫦娥四号”研制团队向南航赠送“玉兔二号”模型,校长聂宏代表学校接受模型。活动在现场全体师生同唱《歌唱祖国》歌声中落下帷幕。   “爱国奋斗·南航担当”嫦娥四号研制团队校友思政公开课,是我校“爱国奋斗·南航担当”校友系列思政公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去年12月开始,学校启动了“爱国奋斗·南航担当”校友系列思政公开课,特别邀请了国家战略性产业领军人物、重大型号总师、重大科研团队以及两院院士担任主讲人,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奋斗历程,激励广大师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目前,已举行了9堂课,有16位校友精彩开讲,引发了广泛影响。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发展规划为指引,为南航“双一流”建设而不懈努力

摘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发展规划为指引,为南航“双一流”建设而不懈努力——专访发展规划处处长金科  编者按:学期初,学校召开2019年新学期干部教师大会,会上发布的学校11项年度重点工作,明确了牵头校领导和负责部门,为学校全年的工作指明了路线,描绘了蓝图。为此,党委宣传部特此策划2019年度学校重点工作解读系列报道,围绕学校的11项重点工作,邀请学校相关机关部处和学院负责人,通过采访问答的形式,解读并细化2019年学校重点工作。 记者:2019年的11项重点工作中,由发展规划处牵头的有4项工作,可以说责任重大,部门为这些工作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金科:过去的一年,发展规划处紧密围绕校第十六次党代会确定的“三步走”战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十三五”规划为指引,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为今年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2019年,我们将按照校党委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决做好再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重点工作。学期初,发展规划处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新学期干部教师大会上郑书记和聂校长的报告,对照学校11项年度重点工作和36项重要工作,在系统回顾2018年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研究2019年重点任务,细化目标,逐条分解,强化落实。   记者:对于即将进行的第五轮学科评估,学校将开展哪些工作?   金科:为迎接第五轮学科评估,我们将科学谋划,提前部署,制定工作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对学校各学科资源进行资源分析,摸清家底,开展第五轮学科评估预申报工作;二是针对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研究高峰学科/A类学科的各指标的得分情况、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外部环境等问题,形成相关咨政报告,查摆问题、分析不足,探索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的增长点;三是组织召开某学科建设研讨会,重点解决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该学科如何建设、如何应对、如何统筹;四是学校将开始对“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的中期检查,检查范围包括学校党委常委会审定通过的高峰/高原学科或学科方向、交叉学科方向、固本强基学科建设项目,对照各学科的预期成效和进度目标进行评审,对“未通过”检查的建设项目要压缩经费支持。概而言之,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动态管理机制,重点支持有较好预期成效的学科方向,为迎接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记者:对于2020年“双一流”建设的“大考”,学校都做了哪些准备?   金科:2020年学校将面临“双一流”建设的“大考”,这是全体南航人关心的大事,为此,我们将以国家对“双一流”建设相关要求为指引,分类建设、分层提升,不断优化学科布局,不断巩固强化主干学科优势,持续推进实施学科高峰打造计划、学科高原拓展计划、学科固本强基计划、学科国防特色提升计划和学科国际竞争力提升计划,注重建设新兴交叉学科,形成航空航天特色鲜明的一流“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学科群。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持续推进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学校于去年7月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并有2个通过评审的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纳入人工智能研究院进行建设;今年,我们将结合国内外前沿技术发展和学校建设需要,加快遴选第二阶段重点培育的交叉学科方向。二是加快推进综合能源研究院建设工作。发展规划处已对综合能源研究院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体制机制、校内保障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规划方案,并遴选出1个通过评审的交叉学科方向纳入综合能源研究院进行建设。三是注重第三方评价工作。去年,学科国际竞争力提升计划成效初显,学校在各排行榜单中取得明显进步,今年我们将积极组织谋划,分析各大学排名体系,建设智库和评价中心,助力国际竞争力提升。四是与迎接第五轮学科评估各项工作联动起来,比如,“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的中期检查、组织召开分学科建设研讨会等工作,既是为了迎接第五轮学科评估,也是为了新一轮“双一流”大考起到良好支撑作用,更是为了早日实现学校制定的“三步走”战略。 记者:在今年的重点工作中,由发展规划处牵头的还有确保天目湖校区有序运行、加快民航特色办学步伐、实施“理科振兴计划”3项工作,请简要介绍一下3项工作的推进安排。 金科:天目湖校区的投入使用和有效运行,是实现我校办学空间战略调整拓展的关键,是“一校两地四区”办学格局初步运行的实践和探索,把天目湖校区管理好、运行好,成为摆在南航人面前的突出任务和重大课题。2019年,我们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深化“一校两地四区”办学内涵,不遗余力做好天目湖校区初期运行方案论证工作,成立校区管理委员会,重点确保天目湖校区9月投入使用和正常运行,为做好“一校两地四区”规划布局工作打下基础,为实现学校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是国家发展所需,是学校命运所系,是南航人心所向。学校在加快民航特色办学步伐方面,秉承“立足民航、服务民航、引领民航”的基本原则,争当民用航空创新的引领者和通用航空发展的主导者。2019年,我们将整合校内外民航优势资源,创新民航特色办学机制,进一步优化民航学科体系、创新人才培养、凝练科学研究方向、开展高端国际合作,做大做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对内集聚整合,对外拓展资源,扩大民航特色办学社会影响力,为学校“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理科振兴计划”是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以促进理工融合为抓手,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强化“三航”特色引领为目标,是为学科整体水平得到提升提供坚实保障。2019年,我们围绕理学类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理工交叉融合的发展,结合第四轮学科评估分析,联动校内各相关职能部处,实施若干针对性工程,全面提升理科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理科高端师资力量、理工交叉融合水平,通过规划建设分析测试中心,建设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分析类测试仪器资源共享、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科研服务平台,促进相关学科内涵式发展,为“理科振兴计划”的实施提供有力抓手。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面对高等教育的巨大变革和快速发展, 我们全方位开展“十四五”规划的前期调研及论证工作,分析学校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对接国家地方科技教育改革的需要,重新审视学校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把握新要求、抢抓新机遇,不断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我校举行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摘要:我校举行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本报讯 4月11日下午,我校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将军路校区体育馆举行。全体校领导,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各学院领导及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导师代表、家长代表出席典礼,与2019届全体毕业研究生共同分享这一难忘的美好时刻。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施大宁主持典礼。   随着学术权杖的登场,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拉开帷幕。典礼上,校党委副书记陶勇宣读了学校《关于表彰2019届优秀毕业研究生的决定》和《关于表彰2019年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决定》,在热烈的掌声中,主席台前排领导为获表彰学生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优秀毕业生代表周覃发言时说:“作为即将走出校门的南航人,我们要脚踏实地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无论何时何地从事何种工作,我们青年一代都背负着强国重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典礼上举行了2019年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导师颁奖仪式。校党委书记郑永安宣读了《第十届“派光杯”“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导师”表彰名单》。“学生慢慢羽翼丰,先生渐渐白发生,那荟萃楼的青藤,在将这一切见证……”学校“夕阳红”老年教师合唱团与我校毕业研究生合唱一首《携手》,歌词为我校学生原创,歌声和掌声向授业恩师倾诉着感谢和敬意。获奖导师们在全体师生的见证下走过红毯,接受学生们的鲜花与祝福,郑永安书记、聂宏校长为获奖导师颁发证书与奖杯。   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学院院长叶培建作为研究生导师代表发言。他以嫦娥团队为例,介绍了“嫦娥”系列飞船研发团队的成员结构和他们展现出的航天精神,寄语全体毕业生:能力与学历同样重要;要有团队精神;要做一个“爱祖国、爱民族、爱父母、爱自己”的“好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平坦与坎坷,只有奋斗才能幸福!   聂宏校长用一句“门外世界门内家”意味深长地道出了走出校园毕业生需要迎接的机遇、挑战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同时,南航校园留给大家的是老师与同学的期盼与叮嘱,是家庭般的温暖和留恋。聂宏勉励同学们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要以梦想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以实干为根本,跑好新时代的接力赛,书写出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壮丽篇章。   随后,郑永安书记、聂宏校长和主席台前排老师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和博士毕业生代表颁发学位证书、拨流苏。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江驹向发展联络部部长、南航校友总会秘书长闾浩移交了2019届毕业生名册。自此,同学们的身份由在校生转变为校友,学校也会通过校友会继续关注着毕业生的成长与发展。   典礼最后,全场两千余名毕业研究生和领导、老师、来宾起立合唱《歌唱祖国》,用快闪的方式出场将典礼推向高潮,用歌声祝福母校、祝福祖国。   在主典礼结束后,各学院在现场分别进行了学位授予仪式。在师长的叮咛下,在同窗的祝愿中,2019届毕业研究生奔赴祖国各地建功立业,承担起国家与社会的责任,开始新的追梦之旅。

我校顾冬冬教授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奖

摘要:我校顾冬冬教授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奖 本报讯 3月28-31日,时值德国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亚历山大·冯·洪堡诞辰250周年,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 基 金 会 (Alexandervon Humboldt Foundation)在德国历史文化名城班贝格隆重举行第47届研究奖获奖者论坛(47th Symposium for Research Award Winners),我校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顾冬冬教授获颁洪堡基金会研究奖Fraunhofer-Bessel Research Award(弗劳恩霍夫-贝塞尔研究奖)。   洪堡基金会主席Hans-Christian Pape教授向顾冬冬教授颁发了获奖证书,并合影留念。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的获奖者参加了颁奖仪式,顾冬冬教授是参会代表中唯一一名来自中国的获奖者。洪堡基金会研究奖面向德国以外的全球科学家,专门授予和表彰在基础研究、理论创新、学科引领等方面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外国学者。

我校“飞机大部件装配虚拟仿真”
亮相中国慕课大会

摘要:我校“飞机大部件装配虚拟仿真”亮相中国慕课大会   本报讯 4月9日,教育部组织的中国慕课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围绕“识变 应变 求变”主题聚焦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深刻变革。我校机电学院的“飞机大部件装配虚拟仿真”最终从296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的大会现场展示项目。   我校田威教授教学团队和教务处副处长梁文萍教授参加了大会。大会上,教育部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结果,并为课程和项目负责人代表颁发了证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发布了 《中国慕课行动宣言》。   在5G+VR技术支持下,我校机电学院田威和李泷杲两位老师与千里之外的贵州理工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以及现场的我校师生协同,在大会现场完成了一场往返4000公里的飞机翼身对接虚拟仿真异地协同实验,同时通过全息影像技术,与孔子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以及与会的其他领导和国外嘉宾,现场头戴VR眼镜,实时体验了飞机装配过程。   钟登华副部长对此次展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此进行了重点报道,包括新华网、人民网和爱奇艺等众多网络媒体均对大会进行了现场直播。

第02版:新闻

我校第五十七届运动会开幕

摘要:我校第五十七届运动会开幕   本报讯 4月12日上午,我校第五十七届运动会开幕式暨田径比赛在将军路校区西田径场举行。校党委书记郑永安,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副校长施大宁,相关部门及学院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体育部主任吕玉军主持。   伴随着运动员进行曲,我校国旗护卫队、红旗方队、裁判员、各学院代表队依次入场。   施大宁致开幕辞。他代表学校向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积极参与、刻苦训练的所有运动员表示亲切的问候!他强调,我校体育工作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上,我校参加了田径、游泳、篮球等16个项目的比赛,全体教练员、运动员充分发扬南航人永不言弃的精神,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以884.14分的团体总分名列全省高校第四位,蝉联“校长杯”奖,并刷新我校参加省运会的历史最好成绩,为南航争得的荣誉。   运动员代表王宇琛、裁判员代表李天健宣誓后,郑永安宣布第五十七届运动会开幕!   开幕式表演上,400名学生的啦啦操表演、240名学生的跆拳道表演、近500名教职工的广播操表演以及教师的拔河比赛,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我校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随后的无人机彩舞表演、中国武术、技巧啦啦操、跆拳道表演,也赢得观众们的热烈掌声,将会场气氛推向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优秀学生代表、国家队、亚运会中国代表队队员徐海洋惊现校运会赛场,与我校田径队多位全国冠军与省运会冠军共同带来100米展示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运动会共有21个单位的565名运动员、183名教职工参加,设有学生、教师、师生互动等22个比赛项目,不同年级和专业的运动员都在赛场上全力以赴,展示自己的青春活力和体育竞技精神。   经过一天半紧张激烈的角逐,比赛于4月13日中午落下帷幕。经济与管理学院、民航/飞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分获得学生团体总分前八名,机电学院、民航学院/飞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获得教工组团体总分前八名。航空学院、自动化学院、机电学院等8个学院获得“最佳组织奖”。

学校组织召开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摘要:学校组织召开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本报讯 4月2日,学校在明故宫校区综合楼920会议室召开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会上,金科介绍了学科建设的总体情况,主要围绕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重点分析学科发展基础,以及学校的经费配套、体制机制、场地资源等方面支持情况。航空学院院长高存法专题汇报了学科建设具体情况,深入分析了学科现状及后续的工作举措。围绕即将到来的“双一流”   验收及第五轮学科评估等工作,参会学院院长及部处负责同志分别就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   宋迎东对现阶段学科建设工作提出4点要求:一是要提高认识,有效落实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为第五轮学科评估及新一轮“双一流”遴选做好准备工作;二是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引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三是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四是相关学院需要对标建设,超前布局,做好学科建设谋划工作。   在后续学科建设工作中,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双一流”建设办公室将紧密围绕校第十六次党代会确定的“三步走”战略,按照校党委的决策部署,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对学校各学科进行调研分析,同时进行“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检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决做好再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重点工作。

国家首批杰青获得者徐超江教授受聘为我校特聘教授

摘要:国家首批杰青获得者徐超江教授受聘为我校特聘教授 本报讯 4月10日上午,我校举行“特聘教授”签约暨授聘仪式,聘请法国鲁昂大学特级教授徐超江为我校“特聘教授”。   授聘仪式上,王春武首先介绍了徐超江教授的主要工作经历和学术成果。徐超江教授共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近期关于流体力学中Prandtl边界层问题的研究工作发表在数学领域最顶尖的四大期刊之一《JournaloftheAmercicanMathemati鄄calSociety》上。   随后,孙建红和王春武分别代表学校学院与徐超江教授签订聘用合同。余春玲代表学院对徐超江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她指出,徐超江教授的加盟将有力促进学科团队建设、理科振兴计划的实施,学院将充分发挥特聘教授在引荐人才、培养学术骨干、做强学科团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学科建设上新台阶。她表示,学院将全力支持徐超江教授的工作,同时感谢学校在人才引进工作方面给予理学院的大力支持。   姜斌为徐超江教授颁发聘书并佩戴校徽,他对徐超江教授受聘为我校特聘教授表示欢迎和祝贺。希望徐超江教授良好的学术教育背景、雄厚的科研实力、一流的国际化视野,能够为数学学科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同时,要求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为徐超江教授在学校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徐超江教授表达了对学校和学院的感谢,他表示,成为了南航人,就要服务南航,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多做点事,做出自己的特色,与学院老师同心协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我校举行“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签约揭牌仪式

摘要:我校举行“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签约揭牌仪式   本报讯 4月3日,我校与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803所”)举行 “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副校长姜斌、803所副所长朱文山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   姜斌代表学校向朱文山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姜斌指出,803所与南航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希望双方能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上,通过再次建立联合实验室进一步拓展双方的合作广度和深度。朱文山表示,前期与南航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团队已有了很好的合作基础,这次签订联合实验室协议是水到渠成,希望双方后期在深空探测等方向不断加强合作。双方一致表示,要把联合实验室的建设落在实处,为了建设更高水平的科研平台而努力。   该联合实验室成立后,南航与803所将以“航天强国”建设为重大战略需求,在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技术领域开展强强合作,通过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和技术攻关,探索一批前沿创新概念、突破一批核心技术、促进一批优势技术成果转化、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航天创新人才,构建基础理论与工程研制相融合的创新研究平台,并打造航天校企合作品牌,为双方共创一流贡献力量。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菲利普·罗帕特教授来校做讲座

摘要: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菲利普·罗帕特教授来校做讲座 本报讯 3月20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创意写作教授菲利普·罗帕特教授和南京理工大学的宋文老师共同带来了一场题为“散文艺术形式的特点、历史沿革和文学地位漫谈”的双语讲座。   菲利普认为,散文具有私人的、诚实的、贴近人与人之间情感等特点。他说:“散文不必追求刺激的情节,它的意义在于跟随你脑内矛盾而又统一的自我,处理内心纷乱的情感而最终释放内心的自己,与自己达到合解。”接着,菲利普·罗帕特介绍,友谊和亲情是散文艺术中常见的主题形式,并为大家朗诵了一首他在恋爱时写的小诗,分享了他对情感的理解。最后,他和同学们一同回顾了散文从萌芽到今天的发展,表示散文从蒙田开始就带有浓重的人文主义色彩,至今散文正处于复兴的时段。   南京理工大学的宋文老师也与同学们分享了一系列优美的美式散文,讲座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台湾长庚大学张锦特教授来校做学术报告

摘要:台湾长庚大学张锦特教授来校做学术报告   本报讯 3月14日上午,中国台湾长庚大学张锦特教授受经管院智能决策与风险分析研究所邀请,在经济与管理学院704室做了题为“A personal die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using goal programming models”的讲座。   在学术交流中,张锦特教授指出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不仅存在于高收入国家,且对低中收入群体的影响同样广泛。并就台湾医疗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PDDS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和时间限制,设计患者日常饮食菜单、定制锻炼计划,为用户提供完整的锻炼和膳食计划。最后,张锦特教授向师生展示了该课题研究的医疗方案。在讲座的问答环节,在场师生提出了相关问题,张教授幽默风趣地一一作答。   通过张锦特教授对医疗体系和健康安全进行深入研究的分享,在场的师生了解到日常饮食与健康之间密切的关系,受益匪浅。

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张友民教授来校做学术报告

摘要: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张友民教授来校做学术报告   本报讯 3月7日上午,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张友民教授应邀在将军路校区自动化学院1号楼403会议室做学术报告。   张教授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故障检测与诊断、容错控制和协同容错控制,并指出无人机因可靠性要求急需研究相关的容错控制技术。虽然目前容错控制方面已有不少理论成果,但在无人机的实际应用方面还是很有难度和挑战的。无人机系统具有非常有限的自治能力和稳定性,并缺乏实验研究,特别是户外的相关实验。另外,目前无人机的研究工作很少将自主交会、自主着陆、碰撞规避以及跟踪控制等因素同时考虑。因此,这个课题还有很多未知和难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解决。讲座期间,张教授介绍了他本人及其团队在容错控制方向所做的一些研究成果,让在场师生深受启发,特别是张教授的几篇极具代表性的综述性论文,开阔了到场师生的视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极具指导意义。

阿尔伯塔大学茹重庆教授来校交流访问

摘要:阿尔伯塔大学茹重庆教授来校交流访问   本报讯 应我校航空学院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存法教授的邀请,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茹重庆教授于2月28日至3月27日在我校访问交流,并于3月6日做了题为 “Metamaterial-like Vibration Isolation of Mass Chain-filled Carbon Nanotubes”的学术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茹重庆教授在碳纳米管、超材料隔振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报告内容丰富、精彩生动,对我校相关科研工作具有借鉴作用。同时,教授还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经历,与现场师生分享了在固体力学领域的研究心得和体会。在接下来的3周内,茹教授还在航空学院开展了固体力学专题讨论班,供全校师生前来互相讨论、学习。   访问期间,茹重庆教授在高存法教授课题组的陪同下参观了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就纳米材料、超材料研发等的进一步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澳门大学李宗津教授来校做学术报告

摘要:澳门大学李宗津教授来校做学术报告   本报讯 3月1日上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澳门大学李宗津教授应民航学院邀请,在明故宫校区18号楼做了题为 “Advanced cement-based materials through nan-otechnology”的学术报告。   报告结束后,李宗津教授就海水海砂混凝土、纳米水泥基风力机叶片优化与风洞试验、水泥水凝胶在飞机跑道拦阻系统(EMAS拦阻系统)的应用技术等问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访问期间,李宗津教授在余红发教授、柳锦春教授、姜锡权教授和高培伟教授等陪同下,参观了我校航空航天科技馆和土木工程实验室,并就研究生联合培养、科研合作等事宜与有关负责人达成了初步意向。

英国伯明翰大学折晓会博士访问我校

摘要:英国伯明翰大学折晓会博士访问我校   本报讯 12月24日,英国伯明翰大学储能研究中心折晓会博士应邀访问能源与动力学院,并在明故宫校区A10楼619报告厅做题为 “热能存储研究进展———从制冷与储冷到冷能管理与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能源与动力学院刘向雷教授主持,燃烧传热与热能系部分老师及数十位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会。   折晓会以冷链为主线,简要综述制冷、储冷、冷能管理与冷能应用技术,以及相应的科学技术挑战;其后介绍伯明翰储能研究中心近年来在以下方面的进展:相变储冷材料的配方与表征、储冷材料储释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材料界面特性与调控、储冷装置的动态特性与过程强化等;最后以基于热能存储的空调技术为例,介绍未来纯电动冷链运输侧的低成本增程降耗技术,以及相关智能化充放技术。报告结束后,在场的师生就报告内容与折晓会进行了积极热烈的交流,伴随报告厅响起的热烈掌声,本次学术报告活动圆满结束。

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着力培养一流南航民航人

摘要: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着力培养一流南航民航人   编者按:2月24日,开学第一天,近三千教职工齐聚将军路校区体育馆,共同参加教育思想大讨论总结大会。会后,校领导的报告和讲话在全体教职工当中引发广泛热议和反响,为进一步推动大会精神落地落实,及时反映全校教师学习贯彻大会精神的思考与行动,现开设“回音壁”专栏,集中展现教师代表学习大会的心得体会。 2月24日,学校隆重召开教育思想大讨论总结大会,全校近3000名教职员工参加。此次大讨论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南航、怎样办好南航”的认识,凝聚四个共识,确定了新时代南航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对新时代全面开创南航一流人才培养新局面具有深刻意义。   伴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推进,“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战略构想的实现进入了关键阶段,预计到2020年底,国内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260个左右,年起降架次保障能力达到1300万,通用机场达到500个以上,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民航业快速发展对于高素质民航人才呈现出井喷式的需求。南航第十六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南航快速发展的历史,以及世界强校的办学经验一再表明,强化特色是使大学臻于一流的必由之路。民航/飞行学院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时刻把握民航时代发展脉搏,创新“部局共建”新机制、构建民航特色办学新格局,培养行业领军人才。作为学院党委副书记,我深知民航特色人才培养责任在肩,也不断在思考如何对标新时代南航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一流民航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一流民航人才,必须具备责任意识。新时代民航精神的核心要素就是责任意识。民航/飞行学院根据行业和专业特点,将“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不断探索实践育人体系。一方面打造空管探秘计划专项实践、持续开展“学思践悟”党员实践、开通“民航企业直通车”,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民航一线;另一方面开展 “民航名人零距离”“空管青春故事会”“机长论坛”等活动,将责任意识培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锤炼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流民航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不日新者必日退,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具备创新精神的民航人才。民航/飞行学院注重将创新精神深植于科学研究和专业实践的土壤中,构建科创育人体系,积极实施校园科教融合、打造民航行业专业竞赛联盟、建立民航创新人才发展基地,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院针对一个专业设计一项专业竞赛,为每一项竞赛定制了一套成功的赛制,让专业科创竞赛引领成为主流。   一流民航人才,必须具备国际视野。中国民航作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需要更多地站在世界看中国,透过中国看世界。民航/飞行学院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以引进国外智力为点,以培育国际化人才为线,以推动国际合作项目为面,进一步完善国际化育人体系。学院依托飞行技术专业学生外训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契机,关注新时代民航国际人才的培养,依托波音大学生工程论坛、民机航空适航技术国际学术论坛,实现民航人才国际化发展。   一流民航人才,必须具备人文情怀。25年来,民航/飞行学院共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各类高级民航人才13000余名,飞行员5000余名,目前每年有20%左右的南航毕业生加入民航系统企事业单位。25年的办学历程形成了独特的民航文化氛围,为学院文化育人体系的搭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学院从“境界提升、目标驱动、行为牵引”3个层次对民航文化的内核进行深度挖掘,不断强化学生的国家责任感、时代使命感、民航荣誉感、学院归属感、专业认同感,激发学生对于民航专业和民航领域的向心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流击水正当其时。站在新时代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民航/飞行学院以培养“中国民航系统的优秀南航民航人”为目标,树立民航人的信念和志向,强化民航人的格局和情怀,实现高水平的民航领军人才的输出。

第03版:专题

全面落实校党委决策部署 努力做好“双一流”建设

摘要:全面落实校党委决策部署 努力做好“双一流”建设   编者按:学期初,学校召开2019年新学期干部教师大会,会上发布了学校11项年度重点工作,明确了牵头校领导和负责部门。其中,由发展规划处牵头的工作有4项,涉及第五轮学科评估、新一轮“双一流”遴选准备、天目湖校区运行、加快民航特色办学以及理科振兴计划。   发展规划关乎学校发展和方向,面对“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发展规划处将以发展规划为指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外部资源争取为抓手,科学谋划、凝聚共识,以新时代奋斗精神谱写南航建设发展新篇章。日前,发展规划处策划系列专题文章,系统阐述围绕“双一流”建设、落实领导决策、做好顶层设计、绘制发展蓝图的思考与实践。

以发展规划为指引,抢抓机遇,顶层设计,为南航“双一流”建设绘制美好蓝图

摘要:以发展规划为指引,抢抓机遇,顶层设计,为南航“双一流”建设绘制美好蓝图   年初,学校召开2019年干部教师大会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大会,是校党委深入谋划、统一部署、坚强推进的战略动员,也是全校师生团结鼓劲、凝聚共识、催人奋进的行动指南。新学期,我们以发展规划为指引,继往开来,把机遇紧紧攥在手里,将使命牢牢扛在肩上,努力开创南航发展规划事业新格局。   “发展规划”事业一张蓝图绘到底,“顶层设计”工作一竿子插到底。面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形势,我们以“航空报国、砥砺奋进”的南航精神,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勇气和干劲,抢抓机遇,全力以赴,奋勇争先,努力为南航“双一流”建设绘制美好蓝图。   ———以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为引领,贯彻落实“十三五”科学谋划“十四五”   持续推进 “十三五”规划贯彻落实。思路决定出路,只有超前谋划、提前部署,才能抓住机遇、占得先机。2018年,我校“十三五”规划接受了中期检查,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工作要求,学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针对“十三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实施进度、重点改革推进情况、保障措施落实以及后续思路的凝练等进行总结评估,完成编制《“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同时,积极开展 “十三五”基本建设项目库完成情况梳理工作,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凝练后续思路和主要任务,汇总形成《部属高校“十三五”   基本建设项目库中期总结报告》。“十三五”规划实施总体进展顺利,各项重点任务稳步推进,多项指标完成情况较好,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总体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阶段目标。“十三五”中期评估工作为“十三五”后两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深入落实九大建设举措,确保完成规划各项建设任务,全面提升学校学术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序启动“十四五”规划思路编制工作。一年之计在于春,良好开局在于谋。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面对高等教育的巨大变革和快速发展,学校发展需要破解的难题、补齐的短板仍然很多。我们将认真总结“十三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经验,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和“三步走”战略布局,针对世界前沿科技的发展方向、国内行业类大学的发展路径、国际和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南航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内容,全方位开展“十四五”规划的前期调研及论证工作,全面分析学校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主动对接国家地方科技教育改革的需要,重新审视学校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把握新要求、抢抓新机遇,不断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全面推动“一校两地四区”规划布局,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深入论证新校区功能布局定位。2016年11月,学校与南京市浦口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在南京江北新区筹建国际校区;2017年5月,与常州市和溧阳市政府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在溧阳筹建南航天目湖校区。至此,我校形成了“一校两地四区”办学新格局。校第十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 “把南航建设成为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并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要统筹做好‘一校两地四区’规划布局,实现空间资源利用与内涵建设发展的相互统一”的相关要求,2018年,学校谋划长远,统筹推进,在多校区功能定位规划方面取得新进展,编制并完善了《“一校两地四区”布局规划》和《“一校两地四区”规划研究报告》,并提交党委常委会审议,明确了将天目湖校区作为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通航类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民航与通航高端人才培训基地;将江北新区国际校区作为中外合作办学基地和国际新兴交叉学科培育与发展基地,将校区建设成为南航国际化的桥头堡及高端国际前沿新兴交叉研究中心。   确保天目湖校区有序运行。天目湖校区的投入使用和有效运行,是实现我校办学空间战略调整拓展的关键,是“一校两地四区”办学格局初步运行的实践和探索,把天目湖校区管理好、运行好,成为摆在南航人面前的突出任务和重大课题。面对这一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紧迫的系统性工程,我们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深化“一校两地四区”办学内涵,针对天目湖校区不同阶段在校生规模和运行与管理方案进行充分论证。为确保天目湖校区2019年秋季第一期学生顺利入驻,且入驻后教学秩序平稳、生活保障有力、校园安全稳定,成立天目湖校区党工委和天目湖校区管理委员会,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对天目湖校区进行管理,确保校区初期运行工作稳妥有序开展。   努力推进江北新区国际校区筹备工作。我校江北新区国际校区规划用地面积约400亩。学校结合未来发展需要,对接国家发展需求,合理定位,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新校区筹建工作,2018年校区筹建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与南京江北新区正式签署共同推进江北新区国际校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并启动南航农场拆迁对接和协调工作。后期,学校将积极落实与江北新区管委会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的各项内容;面向国际航空航天前沿与交叉领域和地方战略新兴产业,完善校区功能定位;结合新兴交叉学科建设需求,开展“十四五”学校基本建设项目库论证工作,为完善学科布局、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供新的物理空间。   ———科学谋划学科布局调整和大型平台建设,为做大做强三航特色提供有力支撑优化学科布局促进特色发展。为进一步促进航天、民航领域特色发展取得优势,学校以优化学科布局及资源配置、强化学科优势特色、促进学科内涵式发展为抓手,研究制订《部分院系/学科布局调整方案》,提交校学术委员会、机构编制会审议通过。根据会议精神,学校将理学院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并入航天学院,为航天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项目的争取提供保障,促进学校航天特色发展;将航空宇航学院土木工程系整建制划归承担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的民航/飞行学院,依托民航应用背景,以现有土木工程系为基础,发展道路与铁道工程方向,促进学校民航特色发展。   规划平台建设提升综合实力。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跨学科教育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实现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学校积极规划建设大学生创新工场、分析测试中心等大型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为学校内涵式发展夯实基础。大学生创新工场项目于2016年获工信部批复,总投资约1.37亿,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计划2020年投入使用,将为我校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创新实践平台,有利于多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开展实践活动,实现学科和专业的交叉融合。分析测试中心将建设成为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分析类测试仪器资源共享、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科研服务平台,为“理科振兴计划”的实施提供有力抓手。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落实校第十六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推进“双一流”建设各项任务的攻坚之年,做好2019年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仍需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确保2019年重点和重要工作落实、落实、再落实,全力开创发展规划事业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规划研究,求真务实,为南航“双一流”建设而不懈努力

摘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规划研究,求真务实,为南航“双一流”建设而不懈努力   “2019年,是落实校第十六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推进‘双一流’建设各项任务的攻坚之年”,新学期干部教师大会上,学校站在“双一流”建设更高起点、更高平台的重大契机中,站在“三步走”战略的历史性征程中,目标明确,上下一心,强化落实。   大幕开启,前景璀璨。建设“双一流”是中国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建好一流学科更是南航勇搏长空,展翅飞翔,建设成为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光明大道。   ———“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精准支持。2018年,学校按照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制定工作指南,以“特色引领、交叉融合、对标国际、团队攀峰”为建设原则,以“整体规划一级学科、统筹协调经费支持、逐一审批学科方向、大力支持交叉融合”为支持方式,筹备“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论证工作;同时,学校统筹一流引导专项资金、省优势三期建设经费、江苏省“双一流”配套资金、国防特色学科建设经费、自筹经费等各类建设资源,规划制定经费支持方案,为“双一流”建设这场输不起的“战争”最大程度地准备好充足的“粮草弹药”。厉兵秣马,蓄势待发,经过全校各学院、学科的充分准备,学校正式组织相关职能部处负责同志、已退休专家顾问开展通讯评议和立项评审:2次召开“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推进会,针对前期论证不充分、认识不到位的单位重新组织论证和申报,12次召开“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立项评审会,覆盖全校学科、学科方向。最终,学校遴选出预期可获得巨大成果、有效支撑“双一流”建设的38个学科或学科方向,明确其建设目标、建设内涵,形成立项工作方案,并提交校党委常委会审定通过。至此,以“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通过全校不懈努力,学校将构建以航空领域优势特色为基础,辐射全校学科共同发展的建设格局。   ———交叉学科建设方案充分论证。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为落实校第十六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学校以“需求牵引、依托优势、彰显特色、目标导向”为指导思想,按照“特色引领、交叉融合”的建设思路,面向人工智能、综合能源等重大战略需求和学术前沿,结合现有学科优势和传统特色,在全校范围内遴选论证深入、预期可获得较大成果、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建设项目。2018年,学校4次召开交叉学科建设工作推进会,多次召开前沿技术研讨会,涵盖航空宇航、能源、自动化、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学科。同时,形成交叉学科发展规划研究报告,对工信部属高校、行业特色型大学、国外高水平学府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建设内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基于上述工作,学校形成学科交叉融合建设工作方案,并提交校党委常委会审定通过;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暨人工智能研究院;组织召开交叉学科方向立项评审会,3个交叉学科方向通过评审;深入论证形成综合能源研究院建设方案。至此,学校以交叉学科(研究院)建设为契机,创新体制机制,汇聚资源,产出一批重大成果,支撑传统优势学科发展,构建我校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   ———学科国际竞争力提升计划成效初显。积极组织谋划,分析各大学排名体系,与相关排名评估机构密切联络沟通,统筹数据报送、建设智库和评价中心,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在USNews2019排名数据中,工程学国内排名从25位升至19位、世界排名从157位升至119位,世界大学国内排名从50位升至44位、世界排名从748位升至680位;在2019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我校在工程与技术领域上榜,位列内地高校第31名、工信部属高校第4名,另外,有3个学科上榜(学科进入世界前500名),其中,材料科学学科首次上榜;在软科发布的2018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中,我校总上榜学科数由23个增加到26个 (增加3个),上榜学科数量排名由68名上升到59名(上升9名)。   ———学科建设外部资源争取成果颇丰。2018年学校争取学科建设项目总经费近1.7亿元,尤其是“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在立项评估反馈的基础上多争取1020万元。一是“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建设。完成5个主干学科建议书评估工作;结合我校特色,依据评估结果,对项目进行深化论证,开展评估结果异议反馈工作,获主管部门高度认可,在评估建议的基础上增加投入1020万元,共计获批近7000万元。二是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组织开展省优势学科二期验收和三期立项申报工作。二期6个学科顺利完成验收;三期8个学科获得立项支持,获批建设总经费9960万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8年只是开启“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序幕,按照校党委的决策部署,今年的学科建设需要坚决做好再落实,将落实渗透于每项具体工作中。学校总体建设目标已经明确,建设方案已经拟定,全体南航人需要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通过后续的建设与发展工作,不断奏响“双一流”建设的华美新乐章。   ———开展第五轮学科评估和新一轮“双一流”遴选准备工作。以国家对“双一流”建设相关要求为指引,将迎接第五轮学科评估和新一轮“双一流”遴选各项准备工作结合起来,为打造一流“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和早日实现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确立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对校党委常委会审定通过的“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开展阶段性检查,对照各项目任务书目标完成情况,结合为赶超标杆院校及对学校发展做出的贡献等情况进行评审;二是开展第五轮学科评估预填报工作,结合第四轮学科评估要点,对学校各学科资源进行分析,摸清家底;三是研究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档次及以上学科的增长点,分析相关学科各项指标得分情况、近几年发展现状、外部环境等问题,形成相关咨政报告;四是持续推进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结合国内外前沿技术发展和学校建设需要,加快遴选第二阶段重点培育的交叉学科方向,并加快推进综合能源研究院成立相关工作;五是组织召开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重点解决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如何应对、如何统筹、如何发展等问题;六是注重第三方评价工作,继续推进智库和评价中心建设,助力国际竞争力提升。   ———开展“理科振兴计划”建设工作。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以促进理工融合为抓手,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强化“三航”特色为引领,在充分调研国内外高校理科振兴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理工交叉融合的发展,联动校内相关职能部处,实施若干针对性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端师资力量、理工融合水平和学科国际竞争力,为全校学生理学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以及高峰、高原学科解决工程技术领域相关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促进学校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取得进步。同时,通过规划建设分析测试中心,建设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分析类测试仪器资源共享、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科研服务平台,促进相关学科内涵式发展,为“理科振兴计划”的实施提供有力抓手。   新征程孕育新机遇,新使命更待新作为。“双一流”建设大幕已经拉开,学科建设利剑已经出鞘,我们每一个南航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自信、脚踏实地,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而不懈努力。我们坚信,学校建设成为“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

以外部资源争取为抓手,开拓进取,突重破难,为南航“双一流”建设锦上添花

摘要:以外部资源争取为抓手,开拓进取,突重破难,为南航“双一流”建设锦上添花   “要以解放思想为动力,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寻找新办法,获取新资源”,新学期干部教师大会上,南航人牢牢把握新时期学校办学目标和战略布局,肩负着前所未有的重大使命,秉承“负重奋进、志在超越”的办学精神,积极争取外部资源,最大程度地保障学校各类办学条件和政策支持,为南航“双一流”建设锦上添花。   学校把2019年确立为“再落实年”,南航人把学校建设成为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目标深植在心中,沿着第十六次党代会确立的“三步走”战略蓝图,紧抓一切争取外部资源的机遇,保障“双一流”建设取得突破,办学水平获得提升。   ———大力提升基本办学条件。为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十三五”以来,学校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协调,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开展基本办学条件建设,民航教学实验研究中心、将军路校区航天类学科教学实验与研究中心、将军路校区留学生与外国专家楼、将军路校区创新工场、航空航天力学交叉学科综合实验楼等建设项目相继获批立项,获得批复新增建筑面积超16万平方米,获批复国拨投资近8亿元,解决了学校发展的急需,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巩固达标,学科、专业的发展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19年,学校将根据校园总体布局规划和“十四五”后续建设需求,开展“十四五”基本条件建设项目库论证与申报、将军路校区西区总体规划调整工作,为学校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深入推进部部省合作共建。为进一步加快部部省合作共建步伐,学校抢抓机遇,积极作为,起草并修改完善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协议》,统筹协调,突重破难,寻求时机积极向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委、省政府汇报联系,使部部省共建取得实质性进展。2018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意见》,我校正式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此次三方共建成为继2002年国防科工委与江苏省共建我校,2012年工信部与中国民航局共建我校后共建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三方合作共建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举措。   ———加快民航特色办学步伐。“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是国家发展所需,是学校命运所系,是南航人心所向,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我们一定要加快民航特色发展的步伐”,郑永安书记在新学期干部教师大会上的讲话言犹在耳。机遇在前,重任在肩,为进一步彰显我校民航特色,做大做强民航类学科,2019年3月,学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召开民航特色办学研讨会,按照“立足民航、服务民航、引领民航”的基本原则,制定了《民航特色发展建设方案》,为民航特色办学制定规划。面向民航强国战略需求,牢牢把握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对内集聚资源,围绕民航特色发展,构建相关的学科体系,以天目湖校区的启用和运行为契机,拓展民航相关学科办学空间,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水平,力争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对外争取资源,积极走访民航系统相关单位,进一步推进部局共建南航的深度和广度,着力提升学校民航核心竞争力,增强民航发展创新力,提高国际话语权,促使学校成为我国民用航空创新的引领者和通用航空发展的主导者,为民航高质量发展和民航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三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夯实基础。   ———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能力。学校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列入2019年工作要点,明确要求持续加强军工能力建设,做好某国家重大专项、前沿技术条件建设项目、重大型号研保项目建设等争取工作。学校以国家重大专项、前沿技术条件建设争取和重大型号研保项目建设为抓手,突重破难、开拓进取,积极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全校齐心协力、凝心聚力,以跨学院、跨学科、跨团队协作的方式,组建了由多位院士、长江学者领衔,大批教授、副教授为骨干的项目申报团队,经历了无数个昼夜、上百次研讨,形成某国家重大专项近1000页的规划方案、500页的首批项目建议书和120页的汇报文稿,以及多项前沿技术条件建设项目建议书。这是南航人的宝贵心血,是引以为傲的智力成果。该国家重大专项条件建设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获批规划投资额4.48亿元,超历年条件建设项目投资总和,两项前沿技术条件建设项目通过多个单位竞争、多轮次遴选,顺利通过评审;重大型号研保项目建设突破重重困难,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带来的大量尖端设备,能够驱动科研能力的升级、科研成果产出、专业人才培养,必将持续增强我校的行业影响力,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这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是校党委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又一成功实践。   天下万物,始于立心、得于人和、顺于勤勉、成于尽责,十年砥砺春华秋实,倾注着南航人在外部资源争取上的汗水。2019年新学期干部教师大会给我们描绘了路线图,下达了任务书,明确了责任状。立足新起点,总结新经验,着眼新征程,谋划新篇章,扎根南航本土、聚焦一流目标,聚力内涵发展,不畏艰难,砥砺奋进,为把南航建设成为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努力奋斗。

第04版:人物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摘要: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2018南航年度人物风采展示(二)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引导广大师生在新时代自觉弘场践行爱国奋斗精神,表彰先进人物典型,推动先进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全面开创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助推我校“双一流”建设,学校开展了“2018南航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本届评选活动的主题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现将“2018南航年度人物”先进事迹整理,希望广大师生员工以“南航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为榜样,锐意进取、大胆创新、不断超越,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为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做出积极贡献。

责任在肩 感恩前行

摘要:责任在肩 感恩前行   出身寒门,出生便被诊断为先天性脊柱侧弯,成长过程充满束缚……南航学生陈玉秀的人生从一开始便注定与常人不同,但坚强的她选择了勇敢和改变,凭借着一贯的努力,担当起家庭、集体和社会的更多责任。也正因这份努力,她活出了别样精彩的人生,生命也拥有了别样的意义。   发展自身,回报家庭陈玉秀出生在山东农村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出生时被诊断为先天性脊柱侧弯。为了给她治病,父母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并欠了许多外债。小小的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希望能多为父母分担家务。但父母只对她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好好学习。从小学到高中,陈玉秀努力摆脱身体缺陷,刻苦学习,从各方面提高自己。不仅每年都会获得“三好学生”的称号,学校里的各种活动也常常有她的身影。   2013年,她收到南航的录取通知书。临行之际,山东省残联的仉兴玉理事长来为她送行,并告诫她在大学里仍要继续奋斗,不辜负家乡人民的期望。陈玉秀也一直将这句话谨记在心,来到大学后,从未停下学习的步伐,取得不少优异成绩。同时,懂事的她还做了一份家教兼职,在供给自己生活费之余留出一部分补贴家用。“这是我对于家庭责任的承担,虽然微不足道,但我会感到很开心。”陈玉秀说。   集体责任,铭记于心来到南航后,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的教学资源给陈玉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她萌生了回乡宣传南航的想法。2014年暑假,陈玉秀牵头举行了“梦想开始的地方———南航学子德州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她回到高中母校,结合自身经历,为学弟学妹们介绍了一个立体的南航。活动得到了德州电视台、德州日报和中国山东网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报道。陈玉秀因此获得了“社会实践优秀专项”“实践先锋”等荣誉。   同时,陈玉秀还经常通过学校的平台做一些志愿服务。2015年元宵节,她带领理学院的学弟学妹们来到老年社区“颐年乐苑”,为老人们送去节日的祝福。该活动得到了江苏电视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报等校内外多家媒体的报道。谈及南航对个人成长的意义,陈玉秀说:“是南航给了我这么好的平台,所以我一定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为母校做更多的事。”   社会责任,重于泰山大学生活的陶冶让陈玉秀的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他的公益事迹在家乡传播开来。2014年全国助残日,陈玉秀在山东省残疾人事迹报告会上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从面对病魔的坚韧,到克服生活的困难,到最后进入大学,为自己争取崭新的未来。她的故事感动了现场很多人,陈玉秀也获得了山东省“自强典范———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奖”的荣誉。2015年暑假,她又主动报名并成为德州市丰华社区的义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为创卫复审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义工工作结束后,凭借着扎实的工作和突出的成绩,她被评为“优秀青年志愿者”。   随着她的自强事迹在全省宣传,越来越多的信从四面八方寄来。身体有缺陷的人说,她的故事重燃了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健康的人说,她的故事使他们受到了鼓舞。看到这些信件,陈玉秀欣慰万分,她表示:“能用自己的故事激励他人,传播正能量,也算是我对社会的一点贡献。未来,我将以更多的方式,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本科毕业,感恩前行大学四年,陈玉秀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保送研究生资格,她的求学之路即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可她并不满足于此,“我还想做更多的事情来回报社会”。   大四上学期,陈玉秀偶然得知研究生支教团的存在。在研支团的宣讲会上,陈玉秀被学长学姐们那句“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深深地打动,下决心加入研究生支教团。说干就干,报名、面试、选拔,经过层层关卡,她正式成为了全国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   经过大四一年的培训,2017年7月,她如期毕业,被分配到四川乐山犍为县大兴中心小学进行支教。学校深处大山,交通不便,师资力量非常短缺,每位老师需要身兼数职。陈玉秀不仅要负责三年级的数门课程,还需要代课,平均每周授课达26节。课余,还要写教案、批改作业、检查学生背诵等。不仅如此,这里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除了学习,很多生活上的事情也需要老师帮助解决。   面对如此多的任务,陈玉秀没有害怕。她积极融入孩子们中,与他们一起聊天玩耍、学习生活。发现学生们受闭塞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影响,虽天真淳朴,却有些木纳、思维缓慢后,陈玉秀利用课余时间跟学生谈心,帮他们树立学习目标,引导大家努力学习,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看着孩子们的一次次进步,陈玉秀由衷地感到开心。   支教生活即将过去一半,陈玉秀也越来越能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但她承担责任、回报社会的道路还远远没有结束,“勇于担当、回报与感恩社会、将我接收到的所有爱心传递下去,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我也将向着这个目标一直砥砺前行。”陈玉秀说。

常当伯乐善相马 甘为人梯育英才

摘要:常当伯乐善相马 甘为人梯育英才   他重视学院人才引进工作,4年里带队赴8所国外高校引进人才,推动学院设立 “伯乐奖”,4年内学院教师增加34位,省部级人才由7人增至21人,2018年新增国家级人才4人。他22年坚守招生宣传一线,累计助650余名学子圆梦南航,3次获评本科生招生工作先进个人。他是江苏省教学名师、教育部教指委委员、装发雷达探测专家组专家、国防科工局信息与控制专家组专家。所主持的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所参与的项目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教学成果等奖励13次。   二十二载的坚守担当 引来英才齐聚南航世界一流大学都非常重视招生工作,把提高生源质量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南航招生工作成绩斐然,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一线招生宣传人员的奋斗与坚守。   1997年,周建江开始参与招生工作,这一干,就是二十二年,相继助650多名学子圆梦南航。二十二年间,他从一名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学术带头人,并承担了繁重的行政工作,但即使再忙,他从未放弃过招生工作,其间还多次担任南航海安招生组组长。他所负责招生的海安地区是学校重点生源基地,也意味着招生宣传的任务艰巨。如何做好海安地区的招生工作,周建江有着独到的思考。   不求一时,而求长久。招生绝非招生季的一时之功,除了每年招生季到海安地区招生宣传外,周建江平时以一位教授的身份,深入海安中学、南通大学附属中学、如东中学、姜堰二中等中学,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宣传南航的学科特色和办学优势,为南航的招生工作添砖加瓦。   不拘一格,不唯分数。评判招生成效的关键指标不仅看招生人数的多少,还要看招生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每年的招生季宣传时,他尽量加入面试环节,选拔推荐与南航气质相符的考生报考南航。   不破底线,维护形象。虽然南航招生工作与其他高校存在某种意义上的竞争关系,但招生宣传是展示高校形象的窗口。招生宣传中,他一身正气、自律自重,绝不与其他高校互相攻击、互相挖人,维护了高校的形象,实现了“平安招生”的目标。   仅以2017、2018年为例,南航海安地区录取的学生人数达37人和22人。凭借优秀的招生业绩,周建江3次获评本科生招生工作先进个人。   咬定青山的坚韧毅力 收获名师选择南航作为学院常务副院长,人才引进工作始终是一件头等大事。2016年,军校改革如火如荼,一位解放军理工大学的教授、博导、科研部处长,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吴启晖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犹豫迟疑,人生的路究竟该走向何方?在吴启晖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周建江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契机、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便第一时间与吴启晖取得联系并面谈。正是这一次的面谈,在吴启晖心中播下了加入南航的种子。在学院、职能部门和校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吴启晖感受到了南航延揽人才的热枕,加入南航的想法在心中随即生根发芽并最终开花结果。   近年来,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院教师队伍人数从2014年12月的86人增长到2018年12月的120人,增幅近40%;学院引进人才的层次显著提升,以吴启晖、陈嘉佳等为代表的教授加入学院,引进新教师中获评高级职称的比例高达62.5%。   甘为人梯的坚定信念 成就师生荣耀南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有“人生三乐,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可以说,周建江不仅是招生宣传、人才引进工作中的“伯乐”,更是师生的引路人,总是竭尽所能地“育之”。   吴启晖加入南航后,面临申报长江学者的挑战,而且已是最后一次申报机会,周建江与吴启晖一道迎难而上,汇聚各方资源、协调各方力量,为吴启晖成功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发挥了铺路作用。这样的例子还有,如潘时龙申报科技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朱岱寅申报国防科工局万人计划、王成华申报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的关键时刻,周建江院长都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为他们润色申报材料、争取各方支持,最后成功入选。   周建江不仅注重“引”,更注重“培”,“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周建江的初心和信念。   潘时龙的团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周建江作为院长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记得有一次,潘时龙教授争取一个总装的重点基金,作为一位年轻教授,所在的专业组专家对他不了解,周建江不顾刚刚出差回到南京的疲惫,立即飞往北京,陪同潘时龙教授争取到了重点基金。   崔益军同学是2006年周建江在海安中学招生时挖掘的优秀人才,目前,崔益军已从一个农家子弟迅速成长为江苏高校创新创业典范、江苏省共产党员标兵、南京宇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磊和蔡志勇是周建江科研团队的研究生,在2017年国家三大航空航天工程中,于磊和蔡志勇分别担任“天舟一号”“鲲鹏600”水上飞机两大工程的电气系统总师,为国家重点型号工程立功建业。   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容才的雅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当今的“伯乐”与甘为人梯的“师长”,为南航选拔推荐了无数优秀学子,为学院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这便是周建江招生宣传、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工作的最好阐释。   正如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道:“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如今,他继续以一名普通教师的身份,“常当伯乐善相马,甘为人梯育英才”,坚守教师立德树人的崇高信念。

潜心科研育人为本

摘要:潜心科研育人为本   “积极主动,激情投入”是李迎光教授勉励自己和教育学生常常说的一句话。在学生眼中,他无所不能,从破格晋升副教授,到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从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到获评“长江学者”,这些成绩见证着十五年来李迎光教授始终潜心科研、勇攀学术高峰的坚持。   李迎光教授面向国家航空航天制造重大需求,紧密围绕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制造研究前沿,深耕南航十五载,潜心科研,立德树人,竭力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攻坚克难、添砖加瓦。   严谨治学潜心科研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南航人,2004年李迎光博士毕业后选择了留校,继续投身于他热爱的航空宇航制造事业,从事飞机复杂构件数字化制造研究。期间,他突破了金属零件数控加工动态特征技术和复材零件微波高压固化技术,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6项。他的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多个飞机型号结构件的研制生产,并获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担任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刊JEM(SCI收录)副主编、中国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编委会副主任、英国CranfieldUniversi鄄ty客座教授、中国图学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受邀做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大会主题报告5次。   诲人不倦教学相长按照“四有”好教师的标准,李迎光严于律己,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陪伴者、导航者和助力者。他经常教导学生要建立学科知识框架,做到多想、多问、多讨论,把习以为常的“接受式”思维,转变为“批判式”思维。他鼓励学生阅读Nature/Science等高水平论文,定期组织分享活动,培养学生对高水平学术创新的理解及认知。   他一直坚持“寓研于教,寓教于研”,注重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融合。他为大一新生开设了2门新生研讨课,让低年级同学接受批判思维、创新思维训练;针对大二、大三本科生,他带领团队导师和博士开展暑期科研训练营,引导学生进入科技创新的大门,启迪他们的科研思维与创新素养;他精心为每位新加入团队的研究生制定全方位与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包括快速学习、学术创新和工程实践等;对于高年级研究生,则根据学生综合能力,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集中团队优势资源,给予足够的成长成才空间。   立德树人和谐导学始终秉承着“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育人理念,李迎光带领他的团队构建了以读书为引领、科研例会为抓手的育人体系。每月通过民主推荐采购20本各类书籍,建立人人享读的德育氛围,培养学生由内而外的立德内驱力。团队目前有党员14人、校第16次党代会党代表2人、省优秀学生干部1人、校机关作风建设监督员1人、学生干部15人,获批成立了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第一个研究生纵向党支部,建立了一支品德高尚、服务热心的红色队伍。在师生关系上,他带领的团队形成了平等开放、包容信任、亲密无间的特色师生关系,在科学问题上人人平等、开放讨论,在团队活动上师生共建、融为一体,团队获评南航首届“五好”导学团队。   他以博士月会、团队周会培养研究生快速学习和创新能力,以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培养的研究生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人次、省部级科研奖励10人次、洪堡学者1人次、省优博/优硕2人次、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以“无言”写就千言风采

摘要:以“无言”写就千言风采   “高标专业,严谨细致,无私奉献”,是师生们对党政办公室陈育红老师的一致评价。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作风过硬,坚守工作纪律,严守国家秘密。在面广、量大、时间不定的特殊岗位上,九年如一日,默默坚守,为学校贯彻落实好上级精神保驾护航。   以忠诚为品格,写好“使命”二字“对党绝对忠诚,是办公室的生命线,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根本点”。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陈育红,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中国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与党同心同德,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她重视用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批示精神,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固本培元、补钙壮骨,筑牢听党指挥、忠诚履职的思想根基,努力成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党员干部学哲学用哲学十二讲》《国家保密法》《信息公开办法》……这些都是陈育红摆在办公桌案头,时常翻看的必读书目。她说,沉下心来,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常学常新,才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不能看的坚决不看,不能说的坚决不说,不能问的坚决不问,以忠诚作则,照规矩办事,在陈育红心里,这是办公室人最大的政治,也是这份职业赋予自己的使命。   以责任为追求,写好“担当”二字明责担当,甘之如饴。陈育红始终以国家法律法规为标准,以上级精神和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履职尽责,忠于职守,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勤学善思,与时俱进。她从岗位工作全局入手,抓重点、解难点、扫盲点,以问题为导向,紧扣新标准新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建章立制。九年来,她经手修订完善工作制度9项42章195条,将准则覆盖管理工作全过程,使工作开展“有据可依”,让“按章办事”落到实处,成为同岗新成员入职的第一课;优化后的工作用表为统计、查询、调研提供原始数据,成为留痕工作者的责任担当,更有力保障了上级文件精神安全、规范、高效地流转和对外来文件全生命过程的规范管理。制度条款清楚、流程规范、表格齐全、可操作性强,南航的工作经验已多次被部属、省属兄弟院校的同行借鉴使用;“关键时候,大家都会想到陈老师”,这是兄弟院校同行的高度评价,也是对陈育红行家里手的充分肯定。   以务实为准则,写好“细致”二字扎实勤奋,务实高效。学校办公室是外来文件、资料、函件、各类信息的集聚地,陈育红年均完成4000余人次的文件流转管理、2000余份信件交换和3个平台的信息保障工作,保管工作档案六十余盒;在收发、登记、阅办、催办、保管、清退、销毁、借阅、复印、归档等文件管理和其他业务工作中,她事事亲力亲为,件件落实落细;她坚持将高标准融入到每一个工作环节,把工作规范作为一种日常习惯贯穿始终。每一步操作都谨慎细心,准确录入;每一个节点都严格按照要求,步步留痕;每一次面对多项工作,都能分清主次缓急,忙而有序;面对每一条不符合规定的请求,她宁受委屈被误会,也坚决拒绝。翻开工作台账,可以清楚地查找每一项工作的流程痕迹和工作结果。对工作,她充满热情;对同事,她关爱有加;对集体,她充满感情。“陈老师常常分享工作经验,关心我们成长成才,鼓励我们进步,在心里,她就是我们的亲人”,细心用心有爱心,这是办公室同事心中的陈育红。   以服务为宗旨,写好“奉献”二字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在人手少、工作时间长、责任重大的特殊岗位上,陈育红承担着繁琐、重复、量大、不起眼的事务性工作,同时还有临时和应急等非确定性任务。她耐得住辛苦,守得住寂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头脑时刻保持清醒,应对各种情况和变化,忙而不乱;她忠于职守,慎之又慎,认真负责。除了工作日加班加点,寒暑节假日,工作不间断。在周末假日,甚至是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一有特提指令,立即到岗处理;学校其他部门或老师因查阅文件、上报材料或其他业务联系她来校加班表示歉意时,总能听到她的宽慰话语:“你们为学校谋发展,这是我的职责”。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确保上级精神和工作要求安全、快速传递,为学校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把握发展时机、正常有序运转做好服务保障。业务精、作风实、品德好,陈育红始终用“沉默”诠释奉献,用“无言”守护着本职岗位工作这条生命线、保障线和指挥线。   在六十余次的各类工作检查评估中,南航专项工作制度健全、台账清晰、材料完整,得到了工信部、省级机关、学校等专家组的高度肯定,个人多次荣获工信部、省级机关和学校颁发的先进表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6553次访问,全刊已有756251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