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学生“动”起来 思政教育“活”起来

——记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首开的新生思政研讨课
   期次:第1246期   作者:周新华郭伟杰夏心怡   

  “大家伙儿蒙着眼睛,手拉绳子,依靠小组内部的合作,试图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一幕情形,并非某个社团举办的活动,而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以“提升大学生领导力”为主题的思政研讨课的学生活动环节,授课者是校教学名师平旭教授。活动中,同学们很是开心愉悦。将游戏嵌入到教学中,这在传统思政课上并不多见。这堂研讨课的别样之处不止于此,更在于活动后引发的思考与讨论。活动后,大家若有所思,畅所欲言,“能否顺利完成这个游戏任务,我认为第一位同学的引领很重要,这就是所谓的‘头领’作用。”“这个游戏让我觉得,领导力的大小取决于团队成员的有效沟通与团结协作”……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平教授于课前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围绕 “提升领导力”策划各种活动。课堂汇报环节,另一小组的同学汇报了他们合作完成的采访任务———“对话领导力”。该组同学联系并采访了一位90后创业企业家,通过对其创业人格、企业领导理念、管理行为等一系列的分析与展示,引发大家对创新创业素质与品格的讨论,调动了同学们的探究热情,使同学们对领导力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教师的激发与引导,使得思政课“不再是教师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一门原本让学生不以为然的思政选修课,因为学生的高频度参与而火了起来。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再次吹响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号角。“如何让学生面对思政教育走心,而不走神?”“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让思政课活起来”“如何在建好思政课主渠道的同时,彰显其他通识课和专业课的价值引领功能,使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从单一化的‘思政课程’向多层面的‘课程思政’转化?”一连串的思索,驱动着平旭教授对思政教育的改革探索,成为他3年前在全校首开“大学生领导能力提升”新生研讨课的初衷。
课堂参与———兴趣“动”起来
     传统的思政课,偏重于知识的灌输,教师多照本宣科,除课堂提问外,学生的参与并不多,“课堂气氛沉闷”成为思政课堂的常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教授意识到,“要想打破思政课堂沉闷的气氛,使其充满生机与活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对思政课感兴趣,让学生‘搭戏台’‘唱主角’,切切实实地‘动’起来。”“只有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思政课上走心,而非走神!”为此,他想方设法推着学生“动”起来,“课上老师仅点拨一二,更多的是学生与学生间、教师与学生间的思想碰撞———学生们自由发言、热烈讨论、小组合作、组织相关活动……”有别于以往大班教学中“教师唱主角”,这种让学生“搭戏台”“唱主角”的研讨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确让人耳目一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和热情。
  研讨课上,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或制作PPT展示“对话领导者”的采访成果,或组织有趣又契合课程主题的小游戏等,每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表达自我的机会。教学模式的改变,收获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平教授的研讨课,是我上过的课程里参与度最高、信息量最多、兴趣和收获最大的。”“我最钦佩平教授的授课智慧,将讲台让位于学生,既给了学生最大的自由度和参与度,又不失时机地引领、指点着我们去思考、去探究、去总结。正如领导力所体现的,他是优秀的课堂组织者,是我们思想的‘接生婆’”……同学们的追捧和喜爱,给了平旭致力于教改的信心,“只要让学生兴趣‘动’起来,思政课自然会‘活’起来!” (下转第二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829次访问,全刊已有7522493次访问